|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论文写作 > 论文资源 > 浏览正文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8-01-04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框架理论研究
框架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文章在综述框架理论60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框架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展望了框架理论应用研究的前景。研究发现,框架理论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其发展过程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与一致性;静态和动态描述成为各领域界定框架概念的两个层面;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整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框架理论研究仍存在系统性不强、整合性研究不多、应用研究偏少和动态的框架研究有待深入等问题。因此,系统的框架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及动态的框架研究将是未来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使得其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传播领域仍然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引言

  自人类学家Bateson (1955: 39-51)首次提出“框架”(由于“frame”兼具名词和动词特征,“frame”曾译“架构”。本文将“frame”译为“框架”,“framing”译为“框定”)概念以来,框架理论的研究至今已有60年,呈现出多领域、跨学科的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Goffman将Bateson的框架概念引入社会学领域,系统地提出了框架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们也从知识表征和信息处理的角度提出了框架、参照框架(frame of reference)、框定效应(framing effects)的概念及理论。70年代末,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框架理论逐步渗透到新闻传播学领域。80年代初,语言学家Fillmore创立了框架语义学。21世纪初,认知语言学Lakoff又将语言学、社会学和传播学中的框架概念引入政治学,创立了框定理论(Framing Theory)。
  框架理论“多范式”的理论内涵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相关文献主要聚焦于上述某具体领域内框架理论的评介,鲜有学者对框架理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脉络作过综述。鉴于此,本文从框架理论的缘起、多领域发展和跨学科融合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突显其发展的内在逻辑、总结其发展特点,指出框架理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并对其应用研究前景作出展望。

  2.框架理论的发展历程

  2.1框架理论的缘起
  1955年,英国人类学家Bateson在“游戏与幻觉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框架”概念。框架是某时空界限内的一组互动信息或有意义的行为;心理框架是元交际层面的资讯,是交际者提供给交际对象应当如何理解符号的诠释规则(Bateson 1987: 192-197)。
  2.2 框架理论的多领域蓬勃发展阶段
  框架理论发端于人类学,后来在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领域获得了蓬勃发展。
  2.2.1框架的社会学研究
  框架的社会学研究源于美国社会学家Goffman。在《框架分析》一书中,Goffman指出,情境的定义是基于支配社会事件的组织原则和人们在其中的主观参与作出的,框架即是指上述基本要素;框架分析即是对经验组织的考察(Goffman 1974:10-11)。初始框架是Goffman框架体系的基础。所谓初始框架,是指个人用来看待事件的思路、视角或诠释图式。框架呈层级结构。被框定(framed)活动的最里层是未经转换的现实,最外层(框架的边缘)关乎该活动在现实世界中的状况(ibid.: 156)。
  2.2.2框架的心理学研究
  为考察由认知表征和信息处理组成的认知过程,心理学家们提出了框架、参照框架及框定效应的概念及理论。Minsky认为,框架是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表征,是“表征模式化情境的数据结构”(1974: 1-2)。作为信息处理的框架,参照框架是一个复杂的我们用来过滤感知、建构意义的假设和态度体系,包括信念、图式、偏好、价值观、文化等。框定效应也是信息处理框架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框定效应,是指同一决策问题经由不同的等价表述导致不同的决策偏好。
  2.2.3框架的语言学研究
  语言学领域对框架理论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当属美国语言学家Fillmore,其框架思想经历了格框架、语言框架和认知框架三个发展阶段。格框架属于句子的语义深层结构,是句子提供的格环境或特别的格序列。语言框架是指与原型性场景相联系的任何语言选择的系统(Fillmore1975: 124)。认知框架源于Fillmore的框架语义学理论,其强调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的连续性。框架语义学中,框架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系统,理解其中任何一个概念必须理解整个系统”(Fillmore 1982: 111)和“具体统一的知识框架或经验的连贯图式化”(Fillmore 1985: 223)。因此,框架是源于人类生活经验的认知概念结构,是一种认知建构手段。
  2.2.4 框架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与一致性
  框架理论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发展看似彼此独立,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具备较强的内在逻辑性与一致性。首先,Goffman和Minsky的框架概念都采用了情境化的视角。其次,Minsky和Fillmore的框架概念在“知识表征”上是统一的。最后,Fillmore和Goffman的框架思想都关注“人类经验”。
  2.3 框架理论的跨学科融合发展阶段
  2.3.1框架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框架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是社会学和心理学框架理论的融合。Goffman的框架理论反映了新闻作为集体的共同参与社会建构的实质,因而迅速在新闻传播学中得到应用。新闻传播涉及受众对传播内容的理解与接收,因此参照框架和框定效应理论也成为传播学框架理论的重要渊源。Entman (1993: 52)指出,传播过程中的框架体现在四个方面:传播者的信仰体系、传播者构建的文本、接收者的思维与推理、文化。新闻传播学中,框架理论主要聚焦于媒介框架、受众框架以及二者间的关联这三方面的研究。
  2.3.2 框架的政治学研究
  本世纪初Lakoff将框架语义学、社会学及传播学的框架理论引入政治学,并结合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认知科学研究成果创立了框定理论。Lakoff认为,框架是一种决定我们如何看待世界的根深蒂固的认知结构,以神经电路图的形式存在于大脑中。由词语激活的框架是表层框架,与之对应的是构成我们道德体系、世界观和政治原则的深层框架(Lakoff 2006: 12)。在政治领域,民众基于自身的价值体系、激活这些价值观的语言和框架对政治做出评判。框架由角色、角色间的关系以及角色所参与的事件场景构成(Lakoff 2008: 22)。框定是运用符合自身世界观的语言,重新框定(reframing)是改变公众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常识。

  3.理论发展特点及其对认知语言学的启示

  3.1 框架理论发展的特点
  综上所述,框架理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呈现出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 尽管各学科领域内的框架概念及理论各不相同,但它们彼此之间并不孤立、而是有机联系的整体。2) 静态和动态描述基本成为各学科界定框架概念的两个层面。
  3.2 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整体的理论启示
  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整体具备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首先,框定理论拓展了概念隐喻理论。框定理论指出,人们以框架和隐喻进行思维,不同框架之间的映射即是隐喻。其次,Fillmore的认知框架是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 &Turner 2002)和框架整合(frame blending)(Turner 2008)概念的理论基点。再次,框定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并区分了表层框架和深层框架的概念,是框架语义学思想的重大发展。

  4.框架理论现存问题

  纵观框架理论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国内外框架理论研究目前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系统性不强。国内外学者多专注于某领域或某发展阶段框架理论的研究,综合框架理论各领域和各发展阶段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2) 缺少整合性研究。国内语言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之间框架研究的融通和整合不多。3) 动态的框架研究有待深入。语言学领域多集中于对静态框架的分析,框定研究比较缺乏。4) 应用研究偏少。目前国内外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明显偏少,且主要局限于对框架语义学理论和框定效应实际应用的考察。

  5.框架理论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框架理论研究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构建系统的框架理论知识体系是当务之急。2) 框架理论是一种多范式、跨学科的理论,因此,框架理论的跨学科交叉与整合仍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3) 相比较静态的框架而言,动态的框架(框定和重新框定)将成为政治学、心理学和新闻传播学领域框架研究的重点。

  6.框架理论前景展望

  框架理论未来十年的应用研究主要体现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传播三个方面。
  1) 语言学研究
  其一,基于框架语义学的框架网络应采取更加丰富的框架表征方式,以便于其构造体系的后续扩展和句法语义接口理论的最终创立。其二,基于框架语义学并参照框架网络建立的汉语框架网络可促进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发应用。其三,Fillmore的互动框架概念可为说者与听者如何组织语言交际的语用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其四,框架理论能为语篇分析提供借鉴。其五,框架理论充分考虑了情境,对语义研究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2) 认知科学研究
  一方面,框架语义学理论将在人工智能关键问题的解决上起到理论支撑作用。另一方面,框定理论在认知科学领域将从理论研究转向实际操作,如评价政策话语的成败缘由并提供科学政策策划、咨询的指导性策略。
  3) 跨文化传播研究
  框定理论可为我国大政方针的对外宣传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外宣活动应充分考虑外国受众的视角和情感,将政策与事实置于公众深层道德价值观的框架之中。

  7.结束语

  框架理论是一种多领域、跨学科的理论,各学科领域的框架研究彼此交织,且基本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界定框架概念。框架理论对认知语言学整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作用。构建系统的框架理论知识体系、跨学科交叉与融合及动态的框架研究将是未来框架理论研究的重点。框架理论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和跨文化传播领域仍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当代美国政治语篇的架构隐喻模式分析”(项目批准号:11YJA740085)、江苏省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认知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YYA002)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优势学科代码:20110101)阶段性成果。

袁红梅
博士生、副教授

汪少华
博士生导师、教授
袁红梅,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师从汪少华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话语分析和外语教学。
汪少华,博士、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中国话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语言学、话语研究和外语教学,已发表论文60余篇,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2个奖项。
原创 语言学通讯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迎新大会院长致
教育部释放重磅信号!大学"严进宽出"现象
最受老师欢迎的十大教学科研工具
期刊动态| 2018年《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重磅!2018福建高考分数线出炉!
高考志愿填报:尊重考生选择+研判历年数
超实用的英语教学资源网站推荐,一招增加
英语四六级常用100个词组
一周热词榜(2.17-23 英汉对照)
我国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出炉
英语四六级听力阅读必知词汇
托福写作比较实用的词组
“老套”英文怎么说?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