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论文写作 > 论文资源 > 浏览正文
二语习得和加工假说与模式:主要观点与分歧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7-04-02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二语习得和加工假说与模式:主要观点与分歧
张    辉    卞    京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4AYY009)的资助。
 
摘    要:本文探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探讨具有认知神经科学证据的二语习得和加工的理论,包括关键期假说、陈述/程序性模式、浅结构假说和语言习得的统一竞争模式。在介绍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论述其主要观点和对二语习得过程与结果的预测以及当代的认知神经科学,主要是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性磁共振(fMRI)为以上理论提供的支持和反驳证据。二是讨论以上理论之间存在的分歧。以期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打下的基础。
关键词
二语习得;二语加工;假说;观点;分歧
 
  1. 引    言
 
  二语习得的理论众多,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关注二语习得社会文化方面,另一类关注二语习得中认知心理方面。本文属于后者。主要有两个研究目的:一是探讨具有认知神经科学证据的二语习得和加工理论。具体讨论:(1)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CPH);(2)陈述/程序性模式(Declarative /Procedural Model,DP模式);(3)浅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SSH);(4)语言习得的统一竞争模式(Unified Competition Model)。文章探讨了这些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对二语习得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主要是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性磁共振(fMRI)为以上理论提供了支持和反驳证据。二是讨论以上理论之间存在的分歧,以期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本研究分为三部分:二语习得和加工理论的总体特征;对以上四种理论主要观点的具体述介;对以上四种理论存在的分歧的讨论。

  2. 二语习得和加工理论的总体特征
 
  二语习得和加工理论主要论述二语习得过程与母语之间的关系。根据Steinhauer(2014)的观点,母语与二语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可能的假说:第一种是差异假说(Difference Hypothesis),即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存在根本的差异;第二种是相似假说(Similarity Hypothesis),即二语与母语习得大致相同;第三种是趋同假说(Convergence Hypothesis),即二语与母语在习得的初期阶段不同但经过学习后二语与母语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
  差异假说包括关键期假说和浅结构假说的部分观点。该观点认为,在儿童和青春期间形成的成熟制约(maturational constraints)导致了大脑神经可塑性丧失,二语学习者无法达到近似母语的水平。晚接触外语的学习者不得不把其他的脑区分配给二语使用。母语与二语之间的差异是根本性的和不可逆转的,这一差异预测,脑激活模式随着接触外语初始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在关键期内与其后习得二语存在特别明显的差异。
  根据相似性假设,二语习得和加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母语一样的神经机制。这构成了语言学习的竞争模式的基本观点。竞争模式认为,在母语与二语之间并不存在系统的差异。由于母语与二语使用了同一神经认知系统并为同一认知资源展开竞争,这可以解释母语与二语中不同的习得路径。二语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母语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二语的习得,反过来二语的优势性(dominance)也会影响母语,导致母语水平的下降。根据相似性假说,初始接触外语的年龄并非是主要影响因素,这与差异假设有着本质的不同。竞争模式认为母语凝固化的程度、学习动机和执行控制技能(executive control skills)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二语学习的效果。
  趋同假说与相似假说类似。两者不同点在于,趋同假说认为,神经认知机制是动态的,随着语言训练的加强和语言水平的提高而产生变化,即逐渐趋向达到类似母语水平。趋同假说与关键期假说的不同点是,前者否认生物学的成熟制约可以阻止二语学习者使用母语的脑机制,甚至成年二语学习者在二语的某些方面或所有的方面也能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持有趋同假说的理论包括Ullman提出的陈述/程序性模式。Clahsen和Felser(2006a;2006c)提出的“浅结构假设”认为,只有简单的句法现象,二语学习者经过学习后才能达到类似母语水平,而复杂的句法二语学习者始终无法达到母语水平。
  相似假说和趋同假说之间也有一些类似的地方。如果我们假设习得母语的儿童也经历一些动态的神经认知的变化,那么,儿童达到成年人“母语”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二语学习者的习得路径。母语与二语之间的对比应该首先考虑语言学习者的外语水平。
 
  3. 二语习得和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3.1   关键期假设主要观点
  
  关键期假设认为,二语习得的最终习得状态(ultimate attainment)与习得年龄(age of acquisition,AoA)密切相关。习得年龄通常被赋于生物学的因素,即儿童时期语言学习的“关键”或“敏感”期之后大脑的可塑性丧失,导致成年二语学习者不得不依靠与儿童母语者根本不同的神经认知机制来习得二语。关键期假设与Chomsky提出的以生物为基础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是一致的,代表了“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UG)核心原则和参数设定。(Hawkins,2001;White,2003)
Birdsong(1999:2)指出,关键期假说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每一种版本对语言习得的制约采取了不同的个体发生的立场。一种观点是大脑中神经可塑性的丧失;第二种观点是通达语言习得的能力(access to language learning faculty)丧失;第三种观点是随着学习者的成熟,其加工能力不同于儿童的加工语言的能力(儿童的短期记忆能力可以使他们从语言输入中提取出语言的规律),成年一语学习者加工能力的改变对语言学习造成了障碍,详见(Birdsong,1999:1-22)。
  习得年龄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母语习得中,习得年龄是指语言单位的刺激语料的特征,例如被学习者早或晚接触到的词。然而,在二语习得中,习得年龄通常是指学习者的特征,即习得二语早或晚的启始年龄。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设认为,对语言输入的敏感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弱,成年二语学习者比儿童的学习者对语言输入更加不敏感,这种年龄与敏感性的函数关系并非是线性的,关键期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关键期假设的范围;二是如何提出可验证的预测。
  关于关键期假设的范围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语言习得假定的关键期年龄跨度有不同的限定。一些学者指出关键期是2岁到青春期(14岁),而其他学者把关键期限定为12、13、15或18岁。第二个观点认为,在与关键期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上,多数学者都争议不休。关键期只制约隐性学习过程吗?还是制约在浸入或教学中的语言习得或制约课堂教学的显性学习?第三个观点认为关键期假设涉及哪些语言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关键期主要制约语音和语法的习得(Hernandez,2013)。第四种观点是关键期假设的研究主要关注“最终习得状态”而不关注学习速率(rate of learning)。关键期在学习速率方面站不住,因为许多学者认为,成年二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初始阶段进步比儿童学习者要快。(Vanhove,2013:2)
关键期提出的可验证的假设在文献中也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歧。如前所述,关键期假设就关键期范围做出不同的预测。其一就是后关键期的学习者(post-CP learners)不能达到类似母语的二语水平。关于这一点学者们都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完全赞同关键期假设,有的部分赞同关键期假设。浅结构假设认为对于语法简单的句法现象加工成年学习者可以达到类似母语水平,而复杂句法现象则不能(Clahsen & Felser,2006a;2006b)。有的学者认为早接触外语的学习者能利用感知运动脑区加工二语语音和语法,而晚接触外语的学习者则不能,因此他们无法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Hernandez,2013)。有的学者则认为关键期根本不存在,如竞争模式(MacWhinney,1989;2012)和Steinhauer(2014)的ERP二语语法加工研究采取这样的观点。
Vanhove(2013)认为,近十几年来针对关键期假设的研究范围和预测的实证研究产生了大量的研究论文,但大部分的研究普遍存在统计上的谬误。他通过对DeKeyer(2010)分析,发现其使用的统计方法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无法解决关键期的预测,提出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重新分析该论文的数据,可以为关键期假设提供更有效的证据。他的研究表明,关键期假设预测具体的年龄限制在跨语言方面并没有得到强有力的支持,二语习得中的年龄限制并不由关键期控制。这篇论文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科学、严谨地对待我们得到的数据,客观展示数据所呈现的证据。
 
  3.2   浅结构假设(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 或SSH)
 
  浅结构假设是由Harald Clahsen 及其领导的研究团队提出的,该假设的提出是建立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的。Clahsen和Felser(2006a)指出,心理语言学研究使我们对成年母语者的在线加工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但我们对二语学习者的加工机制和策略却了解得不够深入,其实验证据相对缺乏,这种状况近十年才有所改观。浅结构假设指出,母语者和二语学习者的加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与成年母语者相比,二语学习者对各种不同信息(如语法、语义、语境和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等)的在线整合有一定困难。成年母语者可以迅速地整合词汇语义的、语篇的、韵律和句法结构信息,而成年二语学习者在加工歧义句子时却更加依赖非句法结构的信息如词汇、语义和语境信息,而较少地依赖句法结构信息。他们认为目前我们还不清楚二语学习者的这种困难是如何导致的,是由二语学习者和成年母语者加工系统之间的根本区别导致?还是由于二语学习者认知缺陷如工作记忆资源的缺乏等因素导致?
  (2)二语学习者加工目标语不如成年母语者迅速,反映了二语学习者的加工不具自动性(automaticity)。ERP的二语句法加工研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大部分的二语句法加工研究都没有发现左前额负波(Left Anterior negativity),左前额负波的出现说明是句法的自动加工。(张辉,2014)
  (3)二语学习者的母语特征可能会影响他们加工二语的方式,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有些研究发现母语影响二语的加工,而有些研究(Marinis et al.,2005)则没有。
  (4)成年母语者所掌握的部分语言加工机制二语学习者是无法习得的。正如前面所论述的,二语学习者只能掌握简单的句法规则,他们对复杂句法现象的加工很难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这一假设与其它的语言学习陈述性/程序性模式(Ullman,2005)观点不同,后者认为二语学习者经过刻苦学习也可以达到母语水平。
Clahsen和Felser(2006c)认为,以上四个预测都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浅结构假设认为,母语加工和成年二语学习者的二语加工存在本质的差异。虽然随着二语学习者二语水平的提高,简单的句法现象如主谓一致或许能达到母语加工的水平,但复杂的句法现象如英语关系从句和填充项间隔依存(filler-gap dependency)现象等,无论二语水平有多高,都无法达到母语加工的水平。
  Clahsen团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种语言现象:二语的形态加工、歧义句加工与语言依存加工。在形态加工中,成年母语者使用了两个不同机制加工形态上复杂的词(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规则屈折变化和不规则屈折变化):一种是储存在词库中的整体形式表征(不规则的屈折变化);另一种是把屈折变化分解成形态成分的一组规则(Pinker,1999)。依据这一观点,母语者在加工规则屈折变化时使用分解组合(combinatorics),而不规则的屈折变化则是基于整体形式存储(full-form storage)(Jackendoff,2002)。二语学习者也是使用这两种加工机制(整体形式存储和分解组合)吗?目前的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加工机制与母语者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二语学习者也使用成年母语者使用的整体形式存储和分解组合的加工机制分别加工不规则和规则的屈折变化。
  在考察歧义句的加工时,Clahsen 和Felser(2006a)认为这一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在句子加工中使用的提示(heuristics)和信息的类型。母语歧义句加工研究表明,母语者首先使用句法结构信息进行解歧,而这一解歧过程还受到个体工作记忆、词汇语义信息(动词的论元结构、题元结构)、韵律和语篇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二语学习者由于掌握了母语的加工系统,母语的词汇和语法必然会迁移,影响二语的加工,促进他们以非目标语的方式进行加工。这主要是由于二语学习者掌握的二语语法不完整。关于母语与二语之间的竞争关系,二语语言习得的竞争模式重点描述这一点(MacWhinney,1997;2012)。在二语的解歧研究中,二语学习者与成年母语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二语学习者不太使用句法结构进行加工,而母语者主要依靠句法结构进行加工。相关的研究(Papadopoulou & Clahsen,2003)认为,晚接触外语的学习者在通达和利用词汇语义或语用信息方面没有困难,但他们在利用短语结构规则进行解歧方面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同时,研究表明二语解歧受到了母语特征的影响,但在多大程度受到母语的影响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第三个研究的语言现象是填充项间隔依存,这一复杂的语言现象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其复杂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句法上被替代的成分即填充项(filler)必须暂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直到填充项能与其它的成分连接起来,从而导致加工难度的增加。另外,由于句法“间隔”在二语输入中不经常出现,填充项的存在和结构位置需要人们间接地从语境中推导出来,才能形成一个连贯的表征和解释。相关研究表明,母语者可以根据句法结构加工句法上界定的间隔(syntactically defined gaps)。虽然二语学习者也像母语者一样试图把替换的成分与相关成分整合起来,但他们只对信息加工中的合理性比较敏感,而并非从句法的角度进行加工。Marinis 等(2005)发现,二语学习者使用直接的词汇联系而不是句法结构来建立长距离的填充项间隔依存关系。据此推断,二语学习者有可能主要是基于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来建立这一依存关系的。
  综上,Clahsen等人提出的“浅结构假设”认为,在句子加工中,成年二语学习者主要依赖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而成年母语者主要使用句法结构。对二语加工而言,成年二语学习者句法表征不是深度和细致的,而是浅层的、缺少细节的和粗略的。(Clahsen & Felser,2006a)
 
  3.3   陈述性/程序性模式(Declarative /Procedural Model)
 
  语言产出和理解主要由心理词库和语法规则所驱动。我们在心理词库中储存了所有的特异性信息。心理词库包括声音和意义配对的词素、词汇或更复杂的结构如短语、词组或熟语等。语法规则通过词汇顺序和层次的关系得出意义。语法规则是一种心理知识,学习和使用以规则为基础的知识是隐性的,是我们意识所无法通达的。
  DP模式的基本观点是,心理词库和语法规则与两个记忆系统密切相关。陈述性记忆系统构成了学习、表征和使用关于事实(语义知识)和事件知识的基础,主要负责学习任意性的符号关系。这一记忆系统主要分布在内侧颞叶,并与颞叶和顶叶的新皮质相联。内侧颞叶巩固并检索新的记忆,但记忆最终会独立于内侧颞叶和顶叶,并依靠大脑新皮质区域,尤其是颞叶脑区。布罗德曼区BA47在选择或检索陈述性记忆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而右半球的一部分也构成了检索陈述性记忆的基础。
  程序性记忆系统主要用于学习新的技能或控制长期建立的、感知运动和认知技能与习惯,尤其是顺序。程序性记忆是潜意识和自动的,常称为隐性记忆系统(implicit memory system)。这一记忆系统包括几个相互连接脑区网络,主要包括前额叶和基底神经节的神经回路。研究表明这些神经回路的神经传输器(neurotransmitters)主要是巴多胺(dopamine),构成了程序性学习的物质基础。在前额皮层内,前运动区和布洛卡区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其它脑区如顶叶下回和小脑也构成了程序性记忆系统的一部分。
  根据DP模式,在母语加工中,陈述性记忆系统支持心理词库,而程序性记忆系统服务于心理语法(mental grammar)。学习新词汇大部分依靠内侧颞叶,但最终词汇知识会独立于内侧颞叶,并依存在新皮层区(neocortical areas),尤其是颞部和颞顶区。颞叶区和颞叶顶区储存音位词汇形式和复杂的形态和句法结构。脑外侧前额皮层对存储在颞叶脑区的词汇表征进行检索或选择。左小脑也部分地负责词汇知识的检索。
大脑结构的程序性系统网络负责隐含的学习和使用运动和认知技能以及以规则为基础的组合语法(combinatorial grammar)。程序性系统对语法结构建构非常重要,包括储存的词汇形成的顺序和层级的组合关系以及把抽象的表征组合成复杂的结构。
  Ullman(2005;2015)比较详细地论述DP模式对二语习得过程和结果的解释,尤其是晚接触二语学习者。DP模式做出了以下几点预测:(1)二语学习者习得语法比习得词汇要遇到更大的困难,因为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语法与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词汇涉及不同的脑区,一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的脑区。对于二语学习者而言,其规则抽象能力随着年龄增大会减弱,程序性记忆减弱,而陈述性记忆却会逐渐增强。(2)由于成年二语学习者的陈述性记忆相对强于程序性记忆,他们更趋向于依靠陈述性记忆。在二语学习中语法规则本来应该由程序性记忆负责,却由陈述性记忆负责。例如:成人二语学习者使用陈述性记忆习得句法规则,而母语者则使用程序性记忆进行规则计算。(3)成年学习者使用陈述性记忆死记硬背复杂的形式和规则有时也会导致较高的外语水平。但要达到较高外语水平取决于几个因素,例如接触外语的数量、类型以及陈述性记忆能力的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语法知识在陈述性记忆中都可以习得,一些复杂的构式如前面讲的填充项间隔依存和关系从句比一些简单的构式要更难习得。仅仅依靠陈述性记忆很难在语法习得中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尤其在复杂的句法现象之中。(4)DP模式认为,语言训练应该最终会导致程序性学习,与二语有了足够的接触和学习后,程序性记忆可以掌握二语语法,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5)DP模式认为,随着年龄增大,成年二语学习者使用陈述性记忆学习新信息的能力有所下降,而程序性记忆随着年龄增加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成年二语学习者学习复杂结构顺序的能力也开始下降。因此,年龄偏大的二语学习者比年青学习者在习得句法时要遇到更大的困难和阻力。DP模式认为接触外语年龄对习得的最终结果有很明显的影响,儿童或青春期接触二语的学习者与成年时接触外语的学习者存在着本质的差异。(6)DP模式认为,在二语习得的低水平阶段,陈述性记忆系统可以促进特异性词汇知识和复杂语言表征的学习和使用。而在二语习得的高水平阶段,程序性记忆系统应该能够掌握语法知识,使二语学习者与母语者最终使用类似的神经认知模式(neurocognitive patterns)。
 
  3.4   语言习得的统一竞争模式(Unified Competition Model 或UCM)
 
  统一竞争模式是MacWhinney及其研究团队提出来的关于母语与二语习得的模式。他们认为,在最终习得状态上,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差异并非取决于关键期的差异,而是取决于风险产生过程(risk-generating processes)和保护支持过程(protective,support processes)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母语习得而言,五个风险因素(risk factors)是凝固(entrenchment)、寄生(parasitism)、误连(misconnection)、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和隔离(isolation)。为了克服这五个风险因素,成年二语学习者依靠四个保护支持过程:共鸣(resonance)、内化(internalization)、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参与(participation)。母语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区别在于以上这些过程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其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区别。统一的竞争模式是在八十年代提出的竞争模式上扩展的,经典的竞争模式有效地解释了语言迁移的过程和线索强度(cue strength)的问题(MacWhinney,1989)。新的统一竞争模式包括七个组成部分,竞争(competition)、语言领域(arenas)、线索(cues)、存储(storage)、语块化(chunking)、语码(code)和共鸣(resonance)。(MacWhinney,2008;2012)
  竞争是这一模式的核心。语言加工系统依据语言成分提供的线索的强度做出选择。语言领域是指音位、词汇、形态句法和概念化等。在语言产出上,竞争的语言领域包括信息构想、词汇激活、形态句法组织和发言计划。在语言理解上,竞争的语言领域包括听觉加工、词汇激活、语法角色解码和语义解释。统一竞争模式认为,语言符号是形态与功能之间的映现。在语言产出中,形式之间相互竞争来表达意图和功能。在语言理解中,功能或解释在表面形式提供的线索基础上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由线索的相对强度所决定。存储是指对新的形式与功能之间映现进行学习,分别存储在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中,并在语言加工中起到不同的作用。语块化是指某一形式与功能的映现(不管其表面形式大小)通过高频率使用逐渐形成语块,也就是构式语法中的“构式”概念(Goldberg,1995;2006)。MacWhinney(2012:218)指出,语块化与程序化(proceduralization)密切相关。在程序化这一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把新学的材料转化为无需注意控制的操作程序。统一竞争模式认为,通过语块化,二语学习者最终能够达到类似母语的水平。决定二语学习者的最终习得状态不是学习者的初始接触外语的年龄,而是语言输入的数量、频率和强度(MacWhinney,2012)。
  统一竞争模式认为,母语与二语之间的连接以及各语言内部的凝固对二语学习过程和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母语与二语之间的迁移对二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二语学习者总是通过二语形式与其相应母语形式之间的连接来习得二语。当母语与二语的形式可以连接时,从母语到二语的映现导致正迁移,而当母语与二语形式之间出现不匹配时,这一连接会产生负迁移。二语学习者试图迁移在母语与二语之间具有感知或功能上匹配的任何结构或意义。词汇语义的迁移相对容易,且在相同语言与文化的语言之间的迁移大部分是正迁移。母语与二语之间单个构式之间的迁移是困难的,因为跨语言之间的单个构式很难完全匹配。在母语与二语不完全匹配的语境下,母语的构式特征对二语学习者很容易形成负迁移,使母语构式与二语构式出现竞争,干扰对二语构式的学习,增加了二语习得的困难。
  寄生与内化也是强调母语与二语之间连接关系。寄生指的是,在二语学习初期阶段,二语学习者依靠现存的母语习得二语中相应的语义词汇和构式,二语知识寄生于母语知识。内化是二语学习者摆脱母语知识,逐渐形成了用二语“思维”的过程,促使二语学习者成功地用二语编码意义与构式,这就是共鸣。共鸣是基于二语中意义与形式反复的相互激活,随着共鸣连接,相互激活和连接可能性增加,二语开始形成连贯的相互激活的神经回路,共鸣是达到二语习得中最终状态必要的认知过程(MacWhinney,2008;2012)。
  统一竞争模式认为,习得年龄并非是二语习得中主要的障碍,其主要阻碍在于母语中的凝固,即母语反复使用会导致凝固。母语在句法和语音上的凝固会导致二语学习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二语学习者必须依赖共鸣的认知过程,抵制二语习得中母语知识的干扰,逐渐学会用二语编码语义,即共鸣。MacWhinney(2008)认为,对不同书写系统的语言如英汉,共鸣连接的领域只可能是意义、句子或语篇,共鸣连接的缺乏对成年学习者影响很大,因为他们主要依赖声音与书写系统之间的共鸣连接。另外,除了凝固化,迁移和策略性共鸣学习(resonant learning),成年二语学习者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如二语社会参与的局限和减弱的认知能力等。统一竞争模式认为,以上这些因素综合作用预测了二语学习者能力的下降并非在某一年龄阶段,而是在其一生中语言学习能力逐渐衰落的过程。

  4. 以上二语加工模式之间的主要分歧
 
  从上面述介的二语习得理论看,两个影响因素构成了几乎所有相关研究的主线:外语水平和习得年龄。外语水平在双语的神经表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世纪,法国心理学家Jean-Albert Pitres 对失语症的观察发现,在双语和多语人群中,大脑中储存的更擅长的语言对脑损伤有更强的抵制作用,这一观点被人们称为Pitres规则。这一规则认为,语言的熟练程度对脑损伤病人的语言康复至关重要,擅长的语言在大脑中的表征与不擅长的语言不一样,如今Pitres 规则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主线之一(Hernandez,2013)。
二语习得和双语的另一个研究主线是习得年龄。19世纪的法国心理学之父Ribot指出,双语中的语言表征由习得年龄所塑造。Ribot对失语症个案分析后指出,第二语言是建立在有意识的思维基础之上的,而母语则是基于感知运动记忆的。习得年龄在双语者语言表征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语习得和加工模式理论主要围绕习得年龄和外语水平所起的作用的大小或程度提出问题和预测。关键期假设认为习得年龄在二语学习的最终结果(Ultimate attainment)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语学习者过了12岁的关键期很难达到类似母语的加工水平。有些理论在这一点上采取较保守的立场。Ullman 提出的陈述性/程序性模式认为,习得年龄虽然在最终结果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外语学习的经历和水平应该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Hernandez(2013:12)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两种语言在一个大脑共存,就像两种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存一样。两种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分享认知资源,但在面临在线理解等压力时它们也相互竞争。由于大脑某些脑区发育比其它脑区要早,所以早期和晚期二语学习者在脑活动中存在差异。他认为每一种语言在脑区网络中的表征方式取决于该语言习得的时间(即习得年龄),因此他的观点部分支持关键期假设,但他同时认为外语水平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习得年龄与外语水平在习得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对二语的最终习得状态做出贡献。(Hernandez,2013:152)
  Steinhauer(2014:403-405)指出,早期的关于二语句法加工的研究(大部分是行为实验和部分ERP实验)都是支持关键期假设的(Weber-Fox & Neville,1996),但他强调指出这些研究(尤其是ERP的研究)存在一些方法上的问题。首先,这些研究把初始接触外语的年龄与外语水平完全混淆了,因此我们搞不清最后的ERP差异是由不同的习得年龄造成的还是由外语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实验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剥离习得年龄和外语水平这两个因素。要么控制习得年龄,看不同外语水平对二语句法加工的影响。要么控制外语水平,看不同的习得年龄对二语句法加工的影响。Steinhauer(2014:405)指出的另一个方法上的问题是,不平衡实验范式易于产生ERP 的伪迹。  Steinhauer和Drury(2012)发现由于实验设计的原因,早期左前额负波(ELAN)并不代表类似母语的句法自动加工,而是受语境影响的外溢效应(spill over effect)(详细内容参见Steinhauer & Drury,2012,这里不再赘述)。鉴于以上ERP实验中方法上存在的问题,Weber-fox 和Neville(1996)随后的实验开始关注在实验设计上区分和控制一些相互纠缠的因素,例如习得年龄与外语水平等因素。由于较好地控制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这些ERP的实验并不支持关键期假设,认为习得年龄并非是达到类似母语水平的关键因素,而外语水平等因素却是。(Steinhauer,2014)
  陈述性/程序性模式(Ullman,2005;2015)预测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过程是类似的。在母语和二语中,陈述性记忆负责语言中所有特质性知识(idiosyncratic knowledge)的学习、存储和使用。这些特质性知识包括单词、词义、不规律的形态变化、句法补足语(complementation)和成语等。同样,在母语和二语习得中,语法首先应在陈述性记忆中习得,同时,程序性记忆也逐渐接管语言知识习得。经过与母语或二语的足够的接触,程序性记忆在语法加工中会逐渐占据上风,出现语法加工的自动性。该模式也预测二语习得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与母语习得存在差异。Ullman(2015)认为,越晚接触外语的二语学习者,习得的效果与母语相比差异会越明显。陈述性记忆掌握知识速度比较快,而程序性记忆是一个渐进的学习过程。因此,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的句法应该是低程序化的,更加依赖于陈述性记忆。
  由于程序性记忆在孩童的早期建立,随后逐渐衰弱,而陈述性记忆的发展正好与之相反。因此母语习得或较早接触外语的学习者主要依赖程序性记忆学习语法,而晚接触外语的二语学习者则更加依赖陈述性记忆,并且其语法的程序化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难以达到母语者的水平,即其外语加工难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在这一点上,陈述性/程序性记忆模式与关键期假设是一致的,承认习得年龄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但该模式又认为,语言习得经历与外语学习的方式和环境会改变二语学习者对这两种记忆的依赖程度,语法的显性教学和学习促进陈述性记忆而非程序性记忆。隐性教学与学习即浸入式教学促进程序性记忆。由于二语学习者在接触外语的类型或学习方式(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对二语习得最终习得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陈述性/程序模式是以语言神经生物学为基础的,依据大脑中两种记忆系统的差异,预判二语习得认知过程和结果的特点,许多预测还有待于认知神经科学实验的验证。
  浅结构假设把二语学习者的句法加工差异归于不同的语言现象。一类是简单的句法现象如主谓一致。Clahsen和Felser(2006a)认为,二语学习者经过大量地接触二语之后,简单的句法的加工方式可以接近于母语的,达到自动加工。但二语学习者在加工复杂句法现象如填充项间隔依存时则表现出与母语者不同的加工方式,这主要表现在母语者在确定前置的成分与次范畴化成分之间的依存关系时主要使用了句法结构关系,而二语学习者主要依靠非句法结构的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浅结构假设进一步指出,晚接触外语的二语学习者或许会表现出较高的二语水平,但二语与母语的加工方式存在本质的差异。高水平二语学习者的加工仍然是受控过程(controlled processes),只不过是进一步加速的受控过程,它仍然区别于母语自动加工。浅结构假设与其它二语习得理论的主要不同在于,它更强调二语与母语的差异是由于二语学习者利用了与母语者不同的信息:母语加工更依赖句法结构信息,而二语学习者则由于句法知识的缺陷更依赖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
  Clahsen和Felser(2006b)指出,ERP对二语形态加工的研究不太符合陈述性/程序性模式。陈述性/程序性模式认为,词汇和句法规则的区分与两个记忆系统有很大的关系。词汇主要依靠陈述性记忆,根植于大脑的颞叶,而句法规则主要依靠程序性记忆,主要由前额区负责。Clahsen等人认为词汇形态加工的ERP既依赖陈述性记忆又依赖程序性记忆。对于规则的词汇形态变化,他们发现了左前额负波,表明程序性记忆在二语形态加工中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对于不规则的形态变化,陈述性记忆则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因此Clahsen等人认为陈述性/程序性模式(Ullman,2001;2005;2015)认为二语加工大都依赖陈述性记忆的观点过于简单化,因此站不住脚。
Clahsen等人(2006b)指出,陈述性/程序性模式的术语是模糊的,常使用二语学习者“不太可能获得程序性记忆或更加依赖陈述性记忆”等表述方式。依据DP模式的观点,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好像是有梯度的,程序性记忆可以被二语学习者征用的程度受习得年龄、外语学习的时长和浸入式学习等因素的影响。陈述性/程序性模式认为,不管是简单的句法现象还是复杂的句法现象,如果二语学习者达到很高的外语水平,他们也能达到类似母语的基于程序性记忆的加工水平。而浅结构假设则认为,二语学习者在加工长距离句法加工等复杂句法现象时,即使是很高水平的,也不能达到类似母语的自动加工。
  Ullman(2006)反驳了Clahsen和Felser对其观点的挑战,指出陈述性/程序性模式与浅结构假设有三点不同:首先,陈述性/程序性模式认为,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二语句法会逐渐程序化,导致类似母语的自动加工,而浅结构假设否认外语水平的提高可以改变二语的加工方式,尤其是在复杂句法结构加工中。第二点是陈述性/程序性模式认为,低水平而不是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在句法和形态加工中均不同于母语者,而浅结构假设则认为,只有复杂句法加工在母语与二语之间会产生差异,二语形态的加工与母语者的类似。第三点,Ullman认为,浅结构假设关于加工的视界比较狭窄,只强调二语学习者利用了不同的信息,而陈述性/程序性模式关于二语加工的观点则反映在神经认知的层面,提供了大量的关于二语词汇语义和句法加工的语言神经生物学的研究。陈述性/程序性模式详细描述了第二语言在低水平的层次上为何与如何更加依赖陈述性记忆而不是程序性记忆。Ullman(2006)认为,Clahsen等人指出陈述性/程序性模式语焉不详是没有根据的,他指出浅结构假设没有清楚地说明为何或在多大程度上母语句法加工区别于二语句法加工。
  Li等(2014)指出,语言经历导致的脑变化在儿童、年青人和老年人中都会出现,他们对习得年龄、外语水平和学习环境等非常敏感。Bates 等(1999)提出“多种能力”(pluripotentiality)的概念,认为二语习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语言输入的时间选择(timing)、本质(nature)和程度(extent)。二语习得的时间选择就是指二语的习得年龄。就习得年龄对二语习得影响,Bates(1999)采取了灵活的立场。就语言输入的本质而言,Li等(2014)通过细致的综述和分析指出,语言经历在改变脑的结构特征和认知技能习得方面并非是独特的,语言输入的强度和复杂度会提高外语学习的水平。语言输入的程度与外语水平相关,这一相关反映了学习者语言学习经历的量、学习者接触语言输入频率和强度。这种“多种能力”观点说明二语习得是一个综合的和动态系统的,各种影响因素如语言输入的时间选择、本质和程度相互作用影响外语的最终习得状态。
  我们在上一节中综述发现,各种二语加工的理论与模式都侧重以上因素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关键期假设强调习得年龄,而浅结构假设在关注习得年龄的同时强调二语习得中不同信息类型(语义、语用与句法)相互作用与被二语学习者利用的程度(陈述性与程序性模式在强调以上两个因素的同时,更强调两种大脑记忆系统的各自作用和相互转换的关系)。统一竞争模式则针对关键期假设提出挑战,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母语与二语之间是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统一竞争模式参照竞争、凝固化、自组织和局部与整体的重组等原则解释母语与二语习得中的年龄效应。这一模式认为这些原则不仅决定了二语习得的效果,还决定了两个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早期学习影响日后语言表征的方式。跨语言之间的相互连接具有不同的适应过程,这主要取决于语言之间相互作用和竞争的时间选择与程度。这一适应过程都会继续下去。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网络表征的变化直接由学习引起,而不是由于生物上的成熟(biological maturation)(Li et al.,2014)。统一竞争模式考察语言表征是如何动态地从习得环境(习得语言的特征)与表征系统(习得大脑的特征)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以致于语言发展的轨迹是依据语言经历和内在神经网络相互作用的变化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以上述介的二语加工理论都集中关注母语与二语习得的差异,在解释两者的差异时,它们提出了不同的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它们分别强调和利用了不同的影响二语学习的因素。关键期假设强调,年龄效应和习得年龄是造成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差异的主要因素。浅结构假设主要区分了二语学习者在加工复杂和简单句法现象时的差异,强调二语学习者不能利用句法结构信息而主要利用词汇语义和语用信息来加工二语。陈述性/程序性模式主要说明二语学习者所依赖的记忆系统不同于母语的,二语学习者更加依赖陈述性记忆,原来在母语习得中由程序性记忆负责的句法加工也由陈述性记忆越俎代疱。DP模式认为,这种对两种记忆系统不同的依赖关系造成了母语与二语习得的差异。浅结构假设和DP模式虽然都承认习得年龄是造成母语与二语之间差异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外语水平和学习方式等因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统一竞争模式完全否认习得年龄是造成母语与二语习得差异的因素,它更强调语言输入和语言经历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语言输入中语言提示的可获得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决定了二语习得尤其是句法习得的效果。二语习得的困难和障碍不在于习得年龄的差异,而主要在于语言之间提示的差异。二语学习者如何重构二语提示的可获得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减少母语提示的干扰是二语习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梳理二语习得理论和模式的主要观点和分歧,我们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明确了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价值正在于此。
 
本文来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张辉,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秘书长兼副会长,中国心理语言学副会长。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
 
卞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神经语言学。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生开学典礼院长致辞
如何做文献综述: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
好文推荐:话语与中国的公共领域 ——关
83个英语四级阅读必背短语
《人民的名义》扎心台词和官职英译!达康
成语中译英,每个都是神来之笔
【实用】生活中常见的10个错误卫生习惯,
考研常考英语动词短语搭配
英语四六级翻译备战:两会热门表达
英语四六级100个高频词组
北京发动群众举报间谍 最高奖励50万元(
一周热词榜(4.1-7 英汉对照)
实习生宝典:如何适应职场生活(英汉对照
关于网络安全的四个真相(英汉对照)
关于睡眠的10大误解和迷思(英汉对照)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