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格考试 > 教师资格 > 浏览正文
2012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题库参考答案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12-03-02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绪论
一、单选题
1.D 2.A 3.C 4.B 5.C
二、判断题
1.× 2.√ 3.√
三、材料分析题
要点:现代教育学这一说法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时间概念即是现代时期的教育学,所注重的是教育

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二是价值概念,将教育学理解为“现代教育”之学,也

就是指教育学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如理论基础的多元化,理论系统化和多元化,元教育理论的产

生等等。
四、论述题
1、要点:前教育学阶段,特点: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对教育的论述散见在其他著作当中。独立教育学

形成阶段,特点:教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成立了教育学的研究机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论著的大

量出现;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不同教育学派的涌现;教育学研究

范式的丰富。
2、要点: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现代教育问题(可展开论

述,只要言之有利,鼓励观点创新)。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A 4、A 5、A 6、D 7、B 8、B 9、C
10、D 11、D 12、A 13、C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BC 3、ABCDE 4、AB 5、CD 6、ABCD 7、ABC 8、ABD
9、ABCD 10、A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材料分析题
1、这则案例涉及到对教育的本质认识的基本问题,基本上与论述题3相同。只有对人的教育本质有了一

个清醒的认识,才能真正区分人的教育和动物的教育。
2、反映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教育脱离生产劳动,教育形式简单。
五、论述题
第1题
1、    以大工业生产为背景,科学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2、    普及教育受到重视;
3、    教育愈加被利用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4、    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其经济发展的一种国策;
5、    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产生和传播。
第2题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2、    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3、    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4、    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
5、    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6、    现代教育具有发展性;
7、    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
8、    现代教育的主体性;
9、    民族性与国际性日益结合;
10、现代教育的生态意识在增强。
第3题
1、对于各种教育本质观进行简单的述评;
2、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
3、从关系角度看,考察教育本质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
4、从教育的概念看,不仅仅是描述性的,而且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

第二章 现代教育目的
一、单选题
1.C 2.B 3.D 4.C 5.A  6.C 7.A  8.C  9.B 10.D
二、多选题
1.AD 2.BCD 3.ACD 4.ABC 5.ABC 6.ABD 7.BCD 8.ABC 9.ABCD 10.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论述题
1.    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激励功能、指导功能和评价功能。
(1)激励功能。教育目的蕴涵着观念价值,与期望值形成合力,吸引实践者采取行动。
(2)指导功能。首先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其次调节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
(3)评价功能。首先是看教育实践是否与教育目的吻合;其次是看教育目的是否切合实际。
要明确的是,教育目的功能的发挥是有条件的。
2.教育目的内容通常包括对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与人才规格作出具体

规定,要给教育目的明确地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
(1)    定性。指明教育目的性质,提示教育目的本质;
(2)    定向。对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作出概括提炼。
(3)    定位。确定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要求。
(4)    定点。对受教育者的人才规格作出简洁明确的具体规定。
定性、定向、定位和定点是教育目的表述中内容结构的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五、材料分析题
1.《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

展:
(1)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

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
(2)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新的教育方针具有这样几个特征:
(1)是科学性。表述涵盖了教育的方向、培养目标和实施途径,明确回答了我国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

应当“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等问题,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方针

内涵。这一表述集中反映了教育的外部关系与内部关系规律,因而是科学的、严谨的、全面的;
(2)是时代性。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相对

于“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言,更明确、更直接地突出了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坚

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宪法原则和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首次完整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美育在教育

方针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也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有  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

,表述立足国情,着眼素质教育,放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洋溢着时代精神;
(3)是实践性(或称可行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较之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

合”,一方面拓宽了对培养人才途径的认识。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但不是惟一的实践活动,我们培

养人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更要坚持教育同整个社会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拓宽了对

教育功能的认识。
2.语文老师的做法是妥当的。因为:
(1)对于拿别人字典的女生,老师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事出有因(因家境贫寒,母亲

抱病,无钱买来字典),便没有当众“杀鸡儆猴”,而是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 了过失,表现了崇高的

师德,令人敬佩。
(2)体现了教育目的的人道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整个时间的处理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教

育活动中的需要和感受,超越简单道德说教的束缚,对学生的品德影响深远而长久,教育效果是可靠的


(3)既是现代教育目的价值观中“客体论”向“主体论”转变,也是教育目的中由“占有性个人主体

”向“共存的类主体”转变的集中体现。老师没有简单的息事宁人的态度,而是将个别的问题进行个别

的处理,通过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以自我觉悟的机会,表现出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对于学生

自我教育能力的信任,同时又利用集体的心理氛围的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着无声的引导。

第三章 现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二、多选题
1、BCD 2、ABCD 3、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材料分析题
1、环境、教育对人的影响。
  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受遗传素质的影响,也受到社会需要、分工等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

的影响和制约。
2、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

素。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
四、论述题
1、素质教育对人的现代化所起的巨大作用,是由素质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①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和明确的目的性。
②素质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③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终身性与开放性。
这种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素质教育是实现主体发展目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追求并实现人的价值理想的过程


②素质教育是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过程。
③素质教育是完成人对现实思想道德水平超越的重要手段。
2、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①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它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②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
     ④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
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第四章 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 B 3. ABCD 4.ABC 5.ABCD 6. ABCD 7.ABCD 8.ABC 9. ABCD 10. AB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题1:
答: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材料题2:
答:
(1)教育存在是合法的、合理的。
(2)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独立观念系统及运行规律
(3)教育受社会因素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紧密相联,但教育是相对独立的。
四、论述题
1.答:
(1)教育可以先于经济而发展。
(2)教育不能无限制的先于经济而发展。
(3)教育先行总是由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所决定。
2.答: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2)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3)教育能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第五章 现代教育与生活
一、单选题
1、A  2、B  3、A  4、A  5、B  6、C  7、A  8、D  9、B  10、A
二、多选题
1、AB  2、AD  3、ABC  4、ABCD  5、ABCD  6、ABC  7、ABC  8、ACD  9、ABCD  10、AB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材料分析题
要点:1、生活世界的教育是科学世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科学世界教育来源于生活世界教育,它是对

生活世界教育的提炼和升华。
2、儿童在生活中才能发现真、善、美,因此生活是教育的基础;儿童生活中形成的认知、情感、意志

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儿童在生活中所激发的疑问会成为他们在学校教育里继续学习的动机,因此,

生活是教育的最终源泉和归宿。
五、论述题
要点:1、生活世界教育是感性的、自发的、混杂的;生活世界教育的本体性的、价值性和意义性的;

生活世界教育是实然的、领域的和表象的。
2、科学世界教育是理性化的教育;科学世界教育是结构化的教育;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技术化的教育;

科学世界教育是课题化的教育。

第六章 现代教师与学生
一、单选题
1、B 2、B 3、C 4、C 5、D 6、D 7、B 8、D 9、C 10、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 4、ABCD 5、ABD   6、ABCD 7、ABCD 8、ABD 9、ABCD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 10、√
四、材料分析题
1、答: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
(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
(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建议处

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

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
2、(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

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

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

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

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

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

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

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

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五、论述题
1、    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答  (1)现存问题
理论层面: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大多基于这样的理论假设,即个体专业发展就

是将优秀和骨干教师带有经验性、典型性的“特征”传递给师范生或新任教师的过程。这种假设暗含着

两个前提,即优秀教师的成功做法具有普适性,同时,属于教师专业领域内的职能素质信念与能力系统都

是可以言传、外显的。而实际的情况是,一部分专业素质是缄默的、隐性的,属于个人化的。
机制层面:由于受当前学术研究中部分人浮躁、投机与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教育行政领导和教师

教育者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计划中表现出很强的“目标—动力”导向,过于强调发展计划对教师晋级、评

优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或依靠硬性指标、外部利益驱使教师参与各种专业进修和培训,忽视从专业本身

引导教师内在的自觉意识。
观念层面:部分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意识淡漠,对职业规范、周期及专业发展规律、价值等认识不清,影

响了长远的专业发展。
物质层面:由于我国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加之有些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

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专业发展行为流于形式。
(2)现实途径
    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  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      教育行动研究是有效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答:(1)现存问题: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
(2)原因分析:历史文化因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主观的因素;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个

别教师师德滑坡。
(3)可能途径: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七章 现代课程
一、单选题
1—5  CBADA    6—10  CDCCD
二、多选题
1、BCD2、ABCD3、ABCDEF 4、ABCE 5、ACDE 6、ABCDE 7、ACDE 8、BCDE 9、ACD10、ABC
三、辨析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四、材料分析题
1、
(1)课程资源的类型: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环境资源;文化资源;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人力资源
(2)对资源的评价: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资源的适合性;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可持

续性发展。
(3)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具体形象、

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些

都是传统教科书无法替代的。
(4)该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

育功能也未被充分认识和利用。
(5)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

用率。而且是充分运用、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2、
(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
(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
(3)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

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
(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

程中,都是课程设计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的参与。
五、论述题
1、
(1)两极之间的对立: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点的矛盾冲突
(2)寻求两极之间的平衡:科学主义课程文化观与人本主义课程文化观的融合趋势
(3)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的确立
2、
(1)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课程价值取向
A、突出伦理政治的课程价值取向。
B、适应社会生活的课程价值取向
C、强调个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2)注重课程目标的完整性,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4)着眼于未来,注重能力培养
(5)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6)强调国际意识的培养

第八章 现代教学
一、单选题
1-5  BACAB   6-10 ACDBB
二、多选题
1、ABC 2、ACD3、BCD4、ABCD5、ABCD6、ABC7、ABCD8、ABCD9、ABCD10、ACD
三、辨析题
1、∨2、×3、×4、∨5、∨6、×7、∨8、×9、×10、∨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将教学视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遵从“知识本位”的文化价值观,倡

导“教师权威”的价值取向。整个教学注重科学世界的教育,是教学和生活相分离,人和自然相分离,

培养的是知识化、理性化的人才,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追

问。批判和反思的资格和权利,剥夺了学生创造未来社会文化的资格和权利,最终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

不到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师生交往。这种交往在教学实践中以对话的形式表现

出来,对话构成了新的师生关系-“我-你”关系。在这种关系里,师生双方并不把对方看作一个对象

,而是一个跟“我”讨论共同“文本”的对话的“你”,师生双方都是作为真实的完整的人存在的。现

代教学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

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2、答案摘要:这是以为中国教育界对“教学”一词较为普遍的观点。王策三先生认为,教学是教师教

,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

定的思想品德。李秉德先生也认为,教学就是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

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
五、论述题
1、答案摘要: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

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

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

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2、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

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需要

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

,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

统一起来。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

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

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

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

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

现代教学中。
2、答案摘要: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

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7、开发 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

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终结性评价。
2、    答案摘要:1、准备策略。这一阶段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之前所做的有关各项准备工作的策略。教

师需要从学生、教学目标、检测及候课几方面做准备。2、实施策略。是指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本

身的导入、课中及结束等过程的不断调控,顺利实施教学设计方案,以达成预定教学目标。常用导入方

法有直接导入、联想导入、设疑导入等;课中策略主要有先行组织策略、问题教学策略、反思教学策略

、联系策略等;结束的方法主要有系统归纳、比较异同、巩固练习等。3、管理策略。指对影响教学效

果的诸多因素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以提高教学

质量。主要策略有指导及诱导策略。4、监控策略。是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所采用的教学谋略或措施。包括

应付课堂偶发事件的策略、主体自控策略、课堂互动策略、教学反馈策略等。

第九章 现代德育
一、选择题
1.BC 2.ABCD 3.D 4.C 5.C 6.CD 7.ABCD 8.A 9.B 10.AB11.D 12.A 13.D 14.D 15.D 16.B  17.C 18.D

19.ABC 20.A
二、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三、论述题
1.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学生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

道德品质、高尚情操,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塑造和影响的过程。同时德育过程又是一个

反复的过程。这是由于一方面学生在逐步健康地成长过程中,初步形成起来的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的

行为习惯,还可能受到不良思想和坏的道德品质的影响和侵蚀,出现优良思想与不良思想曲折斗争的过

程。另一方面,在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思想上已有的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在前进中产生新的矛

盾,有些已经改正的缺点和纠正的错误,在新的环境下又以另外的形式表现出来,出现重犯或反复现象

。但是这种反复往往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存在着点滴进步的反复。可见,德育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反

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针对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的特点,首先,德育工作者应对德育充满信心

和耐心,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特别对有不良品行的学生更应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

次,德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多次反复,不能误认为屡教不改,不可救药,而应积极地采取教育

措施,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每反复一次,就受到一次教育,得到一次提高。
2. 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
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灌输是指教师通过讲解、报告等形式,系统地讲授政治、思想、道德方面

的原理原则和行为规范。这种方法多用于政治课与思想品德课的讲授和德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主要解决

学生“懂不懂”的问题。疏导指教师通过讨论、对话形式,引导学生辨别真假、善恶和美丑,培养学生

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旨在解决“信不信”的问题。
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理,以理服人。其实,说理的过程就是证明理论、观念、知识的过程,也就是运用

证据进行论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合理的论证以及合乎

逻辑的推理。
在对青少年进行说理教育时,首先,说服教育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要用平等的态度,而不能以教育者自居。要耐心地灌输和疏导,反对居高临

下的态度、强制的方法。否则,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心理。其次,要做到说理的内容真实,

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善于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反对用假话、空话、套

话来教育学生。假话、空话、套话只会使学生产生怀疑和厌烦,不相信教师所讲的道理和理论。再次,

说理教育具有情感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对学生的无限厚爱来唤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

鸣,增强说理教育的感染力。(联系实际略)
3. 德育内容是指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及其体系。我国德育的基本内容:
(1)政治思想理论教育
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

学生进行长期政治思想理论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

、健康的价值观,来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品位。特别要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

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思想。
(2)爱国主义教育
爱祖国,一方面表现为对自己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勤劳人民的无限热爱;另一

方面,表现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心,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爱国主义既是重要

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首先要学

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祖国可爱的感性观念,使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古国里,是无比的自豪和骄傲的

。在此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爱国的理性认识。最后,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情感相结合,升华为爱国的信

念和报效祖国的行动。总之,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是使青少年学生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才

和效国之行。
(3)理想教育
马卡连柯曾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理想是人们以现实为基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

求,是一个人生活的目的和为之奋斗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教育的实质在于树立青少年

远大的理想,因此,理想其实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理想教育,使青少年懂得生命

的意义不是索取,而是默默地奉献,要从“自我”的枷锁中解脱来,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社会

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而奋斗是当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

和荣誉。”
(4)集体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是使青少年学生形成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感情和善于

在集体中生活。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逐步形成

集体主义的观念,反对自私自利的思想。树立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地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并

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和为集体服务的工作能力。
(5)劳动教育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每一个有劳

动能力的公民都应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首先,树立学生正确的劳

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教育他们积极地参加体力劳动,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

情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以劳动为光荣,以懒惰为可耻的品质,自觉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

、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的恶习的影响。其次,劳动教育应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存能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第三,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爱惜劳动成功和爱护公共财产。
   (6)纪律教育
  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对一定集体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则、章程和制度等。纪律教育

的基本内容是:教育学生履行《学生守则》,遵守校规校纪,自觉维护学校的秩序,养成遵守纪律的习

惯和作风。
  (7)民主与法制教育
民主的发扬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行使公民民主权利力是法律赋予的权力。民主教育应使青少年

学生了解民主的本质与形式,在他们日常民主生活实践和熏陶中,培养他们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和主人

翁精神,学会民主方法,养成民主习惯和民主作风。
法制是一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法制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说:“法

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的中小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让青少年学生对

基本的法律常识有一定了解,知法而后守法。
    民主教育和法制教育是相辅相成。因为民主是法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又是民主的确认和

保障,民主教育、法制教育相互依存,殊途同归。
  (8)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最基本的内容。因为文明行为习惯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的现实反

映,也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文化修养的反映。对青少年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就是让他们逐步

掌握基本的道德礼仪和规范,学会为人处世,接人待物。
   (9)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和品德发展的基础,一些不良品德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健康的心理。像偷窃

癖、性变态、暴力狂等常常是由于某种心理变态所导致。可见,要培养优良思想品德,必须有健康的心

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学生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健康情感,善于调控不良

情绪。另一方面教育他们学会面对挫折,正视现实,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1:答案要点
(1)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都是片面的。
(2)分析说明:
①他们的说法违背了学校、家庭共同做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教育原则。
②合力教育原则的提出,是因为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既有学校的、家庭的,也有社会会的。养成孩子的

良好品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③贯彻合力教育原则,必须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而王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显然都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


(3)结合实际分析说明。
材料分析题2:答案要点
(1)韩国养成教育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德育要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
(2)分析说明:
①道德行为是基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因素表现出的实际行动,也是道德形成过程的目的。判断一个

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人的道德面貌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展

现,也是在实际行动中形成和发展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必须加强道德行为教育。
②分析我国当前忽视学生养成教育的错误。
(3)如何借鉴借鉴韩国抓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方法。
①应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抓起。
②从中小学生实际出发。
③要特别强调训练和强化。

第十章 现代教育评价
一、单选题
1.C 2.A 3.C 4. D 5. D 6. A 7 .B 8. B 9.D 10.C
二、多选题
11.ABCD  12.ABC  13. BCD  14.BCD.
三、1. ×。考试是教师凭自己的经验进行命题和评分的一种测试;而测验则是指经过比较细仔的科学

分析来编制试题,按严格程序进行的一种测试。严格意义上说它们是有区别的。
2. ×。考试仅仅是一种方法,另外还有如象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档案袋评定法等等方法。
3. ×。除了对学生进行排序分等外,更重要的是起到反馈、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4. ×。除了进行终结性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另外还有形成性评价。
5. √  
6. ×
7. √ 
8. √
四、材料分析题
1. 日常评价的改革目标是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新课程在评价的激励性、评价的过程性、评

价方法的多样性、多元主体参与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教师给学生的评语

体现了树立育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心; (2)

重视学生的优势和进步,并依据事实提出成长期望;  (3)关怀学生,体谅学生的处境,与学生进行真诚

、温暖的交流。
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们之间的评价便是其中一种。这样做有以

下几方面的好处:(1)学生们互相评价时往往是站在同一个高度来看问题, 这样更直接,也更容易被

学生所接受。(2)学生们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甚至是对问题的理解上升一个层次,

从而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3)这样做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然,在教学中学生之

间的评价只能是评价的一种,而且有时学生的评价会比较费时,或者有的时候学生往往说不到“点”上

,这时候教师就要把握一个“度”,合理地运用这种评价方式,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论述题
1. 答:相对评价法是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被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

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 象在这一集体中所处位置

的一种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评价的客观性。不足之处无法给被评价对象以绝对的水平评估,正态分布

的原则不易满足学生上进的要求。
     绝对评价法是在被评价对象的整体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被评价对象与这个客观标准进行

比较,以判断其达到标准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最大优点是易于被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发展状况,明确

目标,主动学习。不足之处是评价标准难以达到绝对的客观、公正和有效。
    个体差异评价法是以被评价对象自身某一时期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其发展状况的评价方法。最

大优点是充分体现了尊重个体差异,能减轻被评价对象的压力。不足之处是由于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

,不易给被评价对象提供明确的目标。
    总之,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一般应相互结合起来使用。
2.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如下六个方面:?
第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最新      的

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保障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例如,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

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

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第二,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

的建构作用。?
第三,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

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第四,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

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

操作性。?
第五,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

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第一,度,以多渠道

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第六,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

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3.答:现代教育评价发展趋势的五个方面:从选拨转移到发展;从他评转移到自评;从智育转移到五

育;从终结转移到过程;从定性转移到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从相对标准转移到绝对标准与个体标准相结

合。
    现代教育评价模式的构建的体会与认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育评价模式的发展都有一个逐

渐深化的过程;教育评价模式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特定范围的评价轮廓;各 种教育评价模式必然

都有会反映某种基本的价值取向;各种教育评价模式都有自已特定的目标;各种教育评价模式的实施,

必须有教育评价制度作保证。

第十一章 现代教育制度和管理
一、单选题
1、C ; 2、B ; 3、B ;4、D ;5、C
二、多选题
1、ABCD;2、ABC;3、ABD;4、ABCD;5、BC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材料分析题
1、把学校视作工厂,这是一种科层组织观。
科层组织观强调组织内部的秩序
重视提高学校组织的效率
忽视了学校中人的维度
过分简化了教育过程的复杂性。
2、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学习化社会的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弊端
        终身教育制度的特点
五、论述题
1、校本管理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学校自主、共同决策
       校本管理与我国校长负责制异同
       校本管理对我国教育管理的重要启示在于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一是校长

与教职工、学生、家长、社区的关系。
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局限表现在过分制度化、一次性、霸权性、封闭性。
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

第十二章 现代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一、选择题
1、C    2、D    3、C    4、C    5、A    6、B
二、多选题
1、AB    2、ABCD    3、AC    4、ABC    5、AB    6、ABD    7、ABCD
三、判断题
1.×。教育研究属事理研究,不仅是对事实的研究,也涉及对价值的研究。
2.×。现代教育研究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是人—人关系或我—你关系,强调他们两者之间的对

话、交流和沟通。
3.×。质的研究采用的归纳法,从资料搜集的过程中发展和归纳概念、理论,而不是通过收集资料和

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假设或理论。
4.×。叙事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文本跟单纯的现场文本不同,既要表述现场经验又要解释现场经

验的意义。
5.√。
6.×。叙事研究以研究教育故事或教育事件为主。
7.√。
8.×。在人种学研究中,研究者应接受对现象的不同理解,这可能产生另外的观念或改变对现实的观

念。
9.×。叙事研究仅有叙事是不够的,研究者需要理解经验叙事意义和对他人及社会问题的意义。
10.×。行动研究是在具体情境中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不具有普适性。
四、案例分析题
1.分析:该案例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的研究,是以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

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它是由社会情景(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

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关于行动研究的过程,凯米斯在继承勒温的思想基础上,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

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着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环节。本案例中某教

师发现他班上一位学生在学校与在校外的表现差异非常大,由此形成研究假设:幼年时期不正常经历的

刺激导致该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心怀恐惧,并确立用师爱来感化学生的行动研究计划:第一步是设法使该

生相信老师,在老师面前抬起头来;第二步设法使她在该教师任教的英语课上主动开口进行对话练习,

在课堂上轻松起来;第三步引导她体会其他老师的关爱和信任,在学校里轻松快乐地学习。这之后这位

老师逐步实施他的行动计划,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果。事后这位教师

又对其行动成败进行了反思并提出进一步改革措施。
2.分析:该研究者运用了质的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叙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

方式。经验叙事强调的不是形式、规律,而是经验的意义。其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意义,主要通过有关经

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经验和实践本

身。它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

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研究表现出以下特点:1。以研究教

育故事或教育事件为主。在该研究案例中研究者所研究的主要是被研究者——某山村小学教师的故事,

即他日常生活、教育教学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反映出了他的内心体验及人生观

价值观。2。由研究者描述和解说故事。在这一叙事研究中,叙事主体即研究者通过描述正在发生的故

事,使山村小学教师的需要逐一呈现出来,并通过研究者的解说或解读使所叙之事具有特殊的意义。3

。以意义诠释为核心的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对于叙事的探究实质

上在于寻找一种能够更好呈现乃至穿透经验的语言方式或理论方式。
五、论述题
1.答:教育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而由于教育研究最原始、基本、具有原生性的对象——教育活动

性存在具有特殊性,这决定的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事理”研究,即探究人所做事情的行事依

据和有效性、合理性的研究。它包含两大类型的研究:作为行事依据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作为有效性、合

理性改进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研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研究范式的整合性、研究主体的复合性、研究关系的互动性、研究方

法的多元性或综合性、研究过程的动态性。
2.答: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部分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

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

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某行为和意义

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这是两种不同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质的研究与量化研究所遵循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基础有着明显的差别。量的研究遵循的是逻辑—

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遵循的是现象学的解释主义。
第二,量的研究强调研究的科学性,因而研究往往要对研究环境进行人为控制,而质的研究在自然环境

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进行研究,具有自然性的特点。
第三,量的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即运用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或检验理论

,注重对研究结果的量化处理。质的研究不是去验证一个预先设定的学说或假设,而是应用与研究对象

的对话和观察等方式,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下,了解人们的想法和做法,了解研究对象的心声。
第四,量的研究以逻辑演绎的分析方法由上而下去验证研究假设或理论,而质的研究采纳的是自下而上

的归纳方法,从资料收索的过程中发展和归纳概念、理论或洞察力,而不是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

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
3.答。人种学是人类学的分支学科,主要对个体文化进行科学描述。人种学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产生

了教育人种学研究,即为特定情境中的教育系统、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现象提供完整和科学的描述。教育

人种学研究遵循的是“现象—解释”的研究范式,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现象学的特征,强调对现象

进行仔细描述。二是自然主义的特征,人种学研究总是在某一自然情境(如一个教室、一所所学校等)

中进行,研究者观察在自然情境下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不用控制变量或情境,它具有实地研究的典型

特征。三是具有整体性与全局性特征。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教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让你心静的75句经典语录,让我们学着安静
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最重要的妹妹
2013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工委:《英语惯
福建高考今天16时“放榜” 各批次切线或
2013陕西高考分数线:文科一本540理科一本
福建2013年高考各批次控制分数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一个人不成熟的五个特征
福建省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