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外语考试 > BEC > 浏览正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语教学大纲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08-11-03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Written by Administrator    
前言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莘、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并于1999年6月起草了新大纲的征求意见稿。在听取了两百多所院校的意见之后,英语组在1999年10月的年会上逐条讨论了新大纲的各项内容,并在原则上通过了对新大纲的审定。年会之后,何其莘、黄源深和姚乃强三位教授根据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对大纲进行修订,并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


  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全国各类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是高校英语专业组织教学、编写教材与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落实和贯彻教育部批准下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年3月

目 录

前言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附录Ⅰ:英语专业课程描述
附录Ⅱ: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
附录Ⅲ: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  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 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 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


(1) 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 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文体学、英美文学、英美社会与文化、西方文化等课程。


(3)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指与英语专业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知识课程,即有关外交、经贸、法律、管理、新闻、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


英语专业4年的专业课教学总学时为2,000-2,200学时。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各校所开设的英语专业课程原则上不应少于2,000学时,一般不超出2,200学时。
各校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可根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及具体条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安排教学时数。 

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年级、学期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备注
课程类型    
1
2
3
4
5
6
7
8
 
专业技能 必修课 基础英语
 
 
 
 
各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进行调整,确定教学时数、开设时间和教学内容。
高级英语
 
 
 
 
 
 
语音
 
 
 
 
 
 
 
听力
 
 
 
 
口语
 
 
 
 
阅读
 
 
 
 
写作
 
 
 
 
语法
 
 
 
 
 
 
口译
 
 
 
 
 
 
笔译
 
 
 
 
 
选修课 视听说
 
 
 
 
 
 
 
 
应用文写作
 
 
 
 
 
 
 
 
外国报刊选读
 
 
 
 
 
 
 
 
网上阅读
 
 
 
 
 
 
 
 
专业知识 必修课 语言学导论
 
 
 
 
 
 
 
英国文学
 
 
 
 
 
 
美国文学
 
 
 
 
 
 
学术论文写作
 
 
 
 
 
 
 
英语国家概况
 
 
 
 
 
 
 
选修课 英国社会与文化
 
 
 
 
 
 
 
 
美国社会与文化
 
 
 
 
 
 
 
 
西方文化入门
 
 
 
 
 
 
 
 
 
英美文学史
 
 
 
 
 
 
 
 
 
英语小说选读
 
 
 
 
 
 
 
 
 
英语散文选读
 
 
 
 
 
 
 
 
 
英语戏剧选读
 
 
 
 
 
 
 
 
 
英语诗歌选读
 
 
 
 
 
 
 
 
 
英语语音学
 
 
 
 
 
 
 
 
 
英语词汇学
 
 
 
 
 
 
 
 
 
英语语法学
 
 
 
 
 
 
 
 
 
英语教学法
 
 
 
 
 
 
 
 
 
英语文体学
 
 
 
 
 
 
 
 
 
修辞学
 
 
 
 
 
 
 
 
 
……
 
 
 
 
 
 
 
 
 
相关专业知识 选修课 外交学导论
国际关系概况
西方政治制度
国际法入门
语言学习理论
英语测试
英语教育史
中国文化概论
传播学概论
英语新闻写作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商业概论
经济学概论
国际金融概论
涉外企业管理概论
统计学入门
世界科技发展史
英美军事史
计算机应用
……
 
 
 
 
 
 
 
 
 

 

 

英语专业学时分配表

年级

学时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总学时
每周学时(共40周)
14-15
14
12-14
10-12
50×40 65×4
学年总学时
560-600
560
480-560
400-480
2,000-2,200

 

英语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

学年、学期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占总学时比例
每周课程学时
1
2
3
4
5
6
7
8
总计
比例
专业技能课程
14
12
14
12
6
8
4
4
74
67%
专业知识课程
 
 
2
2
4
2
4
2
16
15%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4
4
6
6
20
18%
每周学时小计
14
12
16
14
14
14
14
12
110
100%
注: 1. 本大纲要求英语专业4学年总学时为2,000-2,200学时,包括每学期各类课程相应的复习、考试时间;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程时间。本表按最高总学时2,200学时编排,所建议的学时分配比例仅供参考,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调整。
2. 建议专业技能课程安排65%左右的学时;专业知识课程安排15%左右的学时;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安排20%左右的学时。

 

 

三、 教学要求

  本教学大纲在教学要求上按级划分,每学期为一级。现将入学要求和第二、四、六、八级的单项教学要求规定如下:

项目 入学要求 二级要求 四级要求 六级要求 八级要求
语音 能熟练地运用拼读规则和音标读生词;能比较流利地朗读没有生词、难度相当于高三英语课文的材料,口齿清楚,语音、语调大体正确。 能自觉地模仿和纠音,正确掌握多音节单词、复合词和句子的常见重音模式;初步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并注意轻重变化对意义表达的影响;初步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的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 发音正确;较好地掌握朗读和说话的节奏感;掌握语流中的语音变化规律、连续、辅音爆破和语音同化等技巧以及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调;初步掌握语段中语音轻重和新旧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 发音正确;语调比较自然;语流比较顺畅。 发音正确;语调自然;调整流顺畅。
语法 能识别词类;区分名词的可数性和不可数性、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形式;基本掌握各种代词的形式与用法、基数词和序数词、常用介词和连词、形容词和副词的句法功能、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基本句型、冠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动词的主要种类、时态、语态及不定式和分词的基本用法、句子种类、基本句型和基本构词法。 掌握主谓一致关系、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句型、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用法、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的用法、各种时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构词法。 熟练掌握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倒装句 和各种条件句;初步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 较好地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等。

较好地掌握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衔接手段如照应、省略、替代等。

熟练地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连贯地表达思想。

词汇
认知词汇不少于2,000个;掌握1,200个左右的常用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并能在口笔语中运用;认识740个左右的单词和一定数量的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能根据上下文的提示理解其含义。
通过基础英语课、阅读课和其分途径认知词汇达4,000-5,000个(其中含中学已学2,000个),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2,000-2,50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通过基础英语课、阅读课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5,500-6,500个(含第二级要求的4,000-5,000个),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 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达7,000-9,000个;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4,000-5,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 通过课堂教学和其他途径认知词汇达10,000-12,000个;且能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其中的5,000-6,000个及其最常用的搭配。
听力 听懂教师的课堂用语以及对课文内容所作的解释;听懂他人以较慢的语速谈论日常生活;听懂基本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高三所学课文的语段,理解正确率达到70%。 听懂英勇语国家人士所作的难度不超过所学语言知识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内容,并能辨别说话人的态度和语气。听懂VOA慢速新闻广播和文化节目,抓住主要内容。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而成或选用的录音材料(词数150个左右,念四遍,语速为每分钟100个单词),错误率不超过10% 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 听懂难度较大的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能在15分钟内听写词数为25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5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6%。 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语速为每分钟150-180个单词,听两遍可以听懂,理解准确率以60%为合格。
口语 能熟练地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进行简单的讨论;经过准备,能简单而连贯地复述听过的或读过的语段;能就日常生活的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能清楚而连贯地讲述学生熟悉的题材和课文内容,长度不少于八句。 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问答和复述;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能在一般社交场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乐、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能比较流畅和准确地向外宾介绍国内的名胜古迹、我国当前的形势和政策方针;能比较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能就国内外重大问题与外宾进行流利而得体的交流;能系统、深入、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 能以每分钟60个单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人物传记、故事、科普短文等,理解正确率达到70%;能读懂简单的应用文;能掌握所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能阅读难度相当于Thirty-Nine Steeps(简写本)的浅显材料以及Reader's Digest,阅读速度为每分钟70-120个单词,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节或论点。 能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能读懂难度相当于Sons and Lovers的文学原著。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并能运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阅读速度为每分种120-18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钟内速读1,0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 能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Times 或New York Times的社论和政论文章;能读懂难度相当于The Great Gatsby的文学原著,难度相当于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的历史传记。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和文体风格。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40-180个单词,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5%。能在5分钟内速读1,300词左右的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和书评、英语国家出版的有一定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能分析上述题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能在5分钟内速读1,600词左右的文章,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理解事实和细节。
写作 能根据提示,在20分钟内写出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无严重语法错误,意义表达清楚;能改写课文内容;能书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格式和行文无严重错误,书写规范。 能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20-150个单词的短文,内容切题,条理清楚,语言正确;能改写或缩写课文内容;能正确书写便条和通知等应用文。 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50-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能顺,表达得体;并能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60个单词左右的应用文。 能写故事梗概、读书报告、课程论文以及正式的书信等。要求语言正确、表达得体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写作速度为30分钟250-300个单词。 能写各类体裁的文章,做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用词恰当,表达得体。写作速度为30分钟300-400个单词。能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的毕业论文,要求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语言通顺。
翻译 能将内容不超过高三课文难度的短语和句子译成汉语,要求理解正确、语言通顺。 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要求理解准确、语言通顺。 能独立完成课程中的各种翻译练习,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表达流畅。 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能将中等难度的英语篇章或段落译成汉语。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速度和译文要求与英译汉相同。能担任外宾日常生活的口译。 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将英美报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学原著译成汉语,或将我国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和一般文学作品译成英语,速度为每小时250-300个英文单词。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
工具书使用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中小型英汉词典,掌握词语的正确发音、意义和基本用法。 能熟练地使用《英汉大词典》等英汉词典和简易的英英词典(如Oxford Advanced English Dictionary 以及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rary English),独立解决语言问题。
能熟练地使用各种英汉词典和部分英英词典(如Collins Cobuild College English Dictionary 和Random House College Dictionary),独立解决语言问题和部分知识方面的疑难问题。 能熟练地使用各种英英词典以及大型百科全书(如Encyclopedia Britannica以及Encyclopedia Americana),独立解决语言问题和部分知识方面的疑难问题。 能独立使用各类工具书和参考书,并有效地通过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独立从事某些简单课题的研究。
文化素养 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有较扎实的汉语基本功;对英美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和发展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基本的数理化知识。  熟悉中国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多的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汉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原则


  专业课程教学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专业课程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且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关系,使它们有机地、和谐地融为一体。
要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既要注意各门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以符合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要注意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的合理配置。


  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突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4年教学的全过程。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
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展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和保障,也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积极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有条件的要逐步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资料中心以及多媒体自修中心,为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六、测试与评估


  测试与评估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测试必须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测试应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测试内容应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阶段必须掌握的语言技能、交际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应注重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和评估的方式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和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有所不同。测试中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应保持合理科学的比例,高年级的课程应我采用撰写论文、口头表述、讨论答辩等形式。


  为了帮助各校和有关部门了解执行本教学大纲的情况,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在第四学期和第八学期分别实施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统一考试。四级和八级考试着重检查学生的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各校还应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估。四级和八级考试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颁布的四级和八级考试大纲及四级和八级口试大纲为依据。要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四级和八级口试。各校应正确对待四级和八级统考,要防止为准备统考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反对为应付统考而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的做法。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3,000-5,000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思路清淅、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各校要加强对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导和评审,使之对学生真正有所裨益,防止流于形式。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 英语教学大纲修订说明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经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并获教育部批准在全国实施。《大纲》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与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


  现将《大纲》修订的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大纲》修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的起草工作始于80年代初,80年代中又开始准备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两个大纲分别于80年代未、90年代初由当时的高等学校处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即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前身)英语组审定通过,经国家教委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我国高校英语专来的本科教学改革。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十多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的状况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使新的《大纲》成为落实和贯彻由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重要保证。而以往贯彻两个大纲所取得的经验以及开展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测试和口试的试点工作所积累的丰富数据也为大纲的修订提供了依据。


  二、新《大纲》的特点


  本次修订对原大纲作了较大的改动,新《大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把原有的教学大纲合二为一。原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由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和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两部分组成。修订后的《大纲》把原来的两个大纲合并成一个,以利于将4年的大学本科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使基础阶段和高年级阶段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新《大纲》既考虑到两个阶段的不同要求与特点,又注意通盘考虑,突出重点,强调把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贯彻始终。


(2)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新《大纲》根据十多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明确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即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一新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直接关系到新《大纲》的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


(3)明确了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三类课程。新《大纲》把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较明确合理的框架,使课程设置有一个较科学的依据,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了保证这三类课程较合理的安排与实施,新《大纲》提出了英语专业4年的专业课程总学时数、学时分配和各类课程的参考比例。同时,新《大纲》的附录对一些主要课程的要求与教学方法都有简要的描述,以供参考。


(4)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大纲》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认为应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新《大纲》明确提出了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新《大纲》又把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中作了较充分的阐述。
新《大纲》还有其他一些特点,如教学原则部分强调素质教育,教学方法部分提倡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增加的与《大纲》配套的1-8级词汇表和内容广泛的阅读书目等。


三、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外,还需要大量的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外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是指:语音、语调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知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规范,表达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熟练,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首要业务素质。


(2)宽广的知识面是指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英语专业知识包括文学、语言学和相关国家社会与文化的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可以涉及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法律、军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各类不同院校可以根据各自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殊性在课程设置上有不同的侧重面。


(3)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指某一复合专业的知识,即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复合专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同规格,课程的内容和深度也要依据各校的生源、师资队伍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4)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5)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传承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为了达到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新《大纲》将4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英语专业技能课是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课,英语专业知识课是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知识课程,而相关专业知识课则是指与英语有关联的其他专业的知识性课程。


  在课时安排中,英语专业技能课应超过4年总学时的50%,以确保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中的选修课,各校可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办学特点和具体条件作相应的安排。
为了保证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又同时兼顾知识面的拓宽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各校在4年中开设的英语专业课程的总学时不应少于2,000学时。


  五、教学要求


(1) 自原大纲在全国实施以来,我国中学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大纲中的入学要求已经偏低,需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订才能符合21世纪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要求。本大纲英语专业入学教学要求主要是依据1996年审定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和近年来高考英语口笔试要求修订的。


(2) 原大纲中的功能意念表所列出的各项交际功能,在新《大纲》中已列入教学要求的口语和写作部分,不再单列。


(3) 原大纲语法项目表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80年代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实际水平制定的,修订中作了适当的调整,归入新《大纲》教学内容的语法部分。


(4) 原大纲对口语的要求偏低,现已根据1996年起实施的部分高校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的成绩分析作了适当的调整。


(5) 熟练使用英语词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和参考书获取知识,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语言和有关背景知识问题,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新《大纲》在这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英语专业人才不应局限于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运用技能,而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新《大纲》基于《若干意见》的精神,在文化素养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六、教学原则

(1) 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和各门课程中,其中专业课占4年总学时的2/3,应该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新《大纲》中的第一条教学原则目的在于使全体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正确处理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与培养其他素质之间的关系。


(2) 新《大纲》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类课型,强调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根据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要求,规定了不同类型课程的比例,同时也注意了各门课程在4年中的统筹安排。


(3) 打好英语基本功是英语专业学生业务素质最重要的部分,应该贯穿于大学4年教学的全过程。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强调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均衡发展,尤其要注重说、写、译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执行新《大纲》时,要注意改变过去教学中对英文写作和口笔译重视不够的情况。


(4) 新《大纲》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要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


(5) 新《大纲》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要采取鼓励和宽容的态度。

 
  七、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新《大纲》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以教师为主导,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2) 新《大纲》指出,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加强计划性。


(3) 新《大纲》强调,学校要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为现有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供重要的补充。

 
  八、测试与评估


  测试与评估是检验各校执行教学大纲情况、教学质量、学生水平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英语专业四级与八级考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证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各校应按照有关规定继续认真实施。同时也应该看到,四级与八级考试的重点是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而不可能全面检验《大纲》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为此,各校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情况和需要以及各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各个阶段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检测。


  在测试命题中要注意客观型试题、主观型试题、记忆型试题和分析型试题的适当比例,避免过多使用多项选择题的偏向;同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更全面的考核和评估。口试是英语测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经过几年的试点试验,取得了相应的经验,将在全国逐步推广;八级口试在条件成熟后也将试行。


  考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估手段。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各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附录Ⅰ:


  英语专业课程描述


  一、英语专业技能课程


(1)基础英语: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2)高级英语: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都应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文体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


(3)英语拼音:英语语音课的目的是向学生系统介绍英语语音和语调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本课程要求以学生练习为主、从听辨音、调能力的培养入手,将听力、发音与口头表达三方面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既强调基本功的训练,又注意活用练习。教学内容要求突出以下几方面:(a)英语音素的正确发音方法、辨音能力、模仿能力综合训练;(b)英语的单词重音及语句重音的基本规律、表现形式、表意功能的讲授与训练;(c)英语语流的节奏规律、基本特征、基本要素、强/弱读式的训练;(d)英语所特有的语音、语调的结构、功能及其在交际中的运用。


(4)英语听说:英语听说是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相结合的课程,也可根据需要分别开设听语课和口力课。在听力理解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初步克服听力障碍,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在一般社交场合的交谈和相当于中等难度的听力材料,能理解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听材料进行分析、领会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并用英语简要地做笔记。在基础阶段结束时,学生应能听懂"美国之音"(正常速度)和英国广播公司国际新闻的主要内容。在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达到:(a)能利用已掌握的英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在遇到想不起的单词或没有把握的结构时能运用交际策略绕过难点达到交际的目的;(b)能准确掌握诸如询问、请求、建议、忠告等交际功能。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用恰当、得体的语言形式去体现不同的交际功能;(c)树立主动开口讲英语的信心,培养讲英语的热情和兴趣;(d)逐步达到在英语口头表达方面准确与流利的结合。


(5)英语阅读:英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阅读课教学应注重阅读理解能力与提高阅读速度并重。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6)英语写作:英语写作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提纲、文章摘要、短文以及简单的应用文。写作课的开设时间可根据各校的情况,在二年级与三年级开设三或四个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从如何用词和句子结构入手,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作文,或模仿范文写作,或根据一定的情景进行串写,进而过渡到掌握段落写作技巧、篇章布局和短文写作。如有条件,还应进一步训练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及其篇章结构,如描写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等。


(7)英语语法:英语语法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英语语法的核心项目,提高学生在上下文中恰当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和动用英语的准确性,使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能借助英语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本课程应指定学生有计划地阅读英语语法教材,探讨英语语言的结构,通过各种练习,牢固地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8)口译:口译课是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课技,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9)笔译:笔译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10)视听说:视听说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


(11)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应用文的特点和掌握应用文的写作能力。通过应用文阅读和应用文写作的训练,使学生熟悉应用文的语言特点、篇章结构及基本格式,能独立撰写或起草各类文件和信函,并基本符合要求。


(12)外国报刊选读:外国报刊选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英美报刊杂志的能力。通过熟悉英美报刊、杂志的文章的一般特点,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篇章布局、语言技巧及文体修辞等,进一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想表达能力。本课程要求教学内容选材广泛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英美主要报刊、杂志中的时事评论、社论、政论、专题报道等方面的文章,题材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战争、环保、人口、国际关系、科学技术等方面。


(13)网上阅读:网上阅读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网上阅读与从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上网访问、熟悉各种浏览器、了解网上常用的网址、搜寻各种信息和资料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信息和资料,包括学习和提高英语水平所需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材料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和从事专题研究、写作所需的文章和资料,使学生具备利用网络搜寻和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二、英语专业知识课程


  (1)文学课程: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可包括:(a)文学导论;(b)英国文学概况;(c)美国文学概况;(d)文学批评。


  (2) 语言学课程: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授课内容可包括:(a)语言与个性;(b)语言与心智;(c)口语与书面语;(d)语言构造;(e)语言的起源;(f)语言变迁;(g)语言习得;(h)语言与大脑;(i)世界诸语言与语言交际;(j)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3) 社会文化课程:社会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授课内容可包括:(a)英语国家概况; (b)英国社会与文化;(c)美国社会与文化;(d)西方文化入门;(e)希腊、罗马神话;(f)《圣经》。


  三、相关专业知识课程


  开设各种相关专业知识课程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重要环节,此类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1)对战后国际政治、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交往的发展过程与趋势有一定的了解,树立全局观念;(2)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对外介绍能力;(3)获得一定的国际金融、经贸知识,提高口笔译能力,适应改革开放的需求;(4)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培养科学精神,并熟悉常用的科技词汇。相关知识课程可以包括:(a)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 (b)国际金融概念;(c)国际商业概论;(d)西方文明史;(e)中国文化概论;(f)外交学导论;(g)英语教育史;(h)世界科技发展史;(i)国际法入门;(j)英语新闻写作。


  附录Ⅱ:


  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


  一、 英国文学


Kingsley Amis Lucky Jim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Arnold Bennett The Old Wiveds'Tale
Elizabeth Bowen The Death of the Heart
Charlotte Bronte Jane Eyre
Emily Bronte Wuthering HGeights
Anthony Burgess A Clockwordk Orange
Samuel BVutler The Way of All Flesh
A.S.Byatt Possession
Lewis Carroll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Angela Carter The Com pany of Wolves
Agatha Christie Md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Ivy Compton-Burnett A Fdamily and a Fortune
Joseph Conrad Heart of Darkness, Lord Jim
Daniel Defoe Robinson Crusoe
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Sir Arthur C. Ddyle Adventure of Sherlock Holmes
Margaret Drabble The Waterfall
Daphne Du Maurier Rebecca
George Eliot Middlemarch
E.M.FGorster Howards End, A Passage to India
John Fowles 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John Galsworthy The Man of Property
William Golding Lord of the Flies
Graham Greene The Human Factor
Thomas Hardy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Jude the Obscure
Aldous Huxley After Many a Summer
Henry James Daisy Miller
James Joyce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Rudyard Kipling Kim
Charles Lamb Tales from Shakespeared
D.H.Lawrence Sons and Lovers
John Le Carred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Doris Lessing The Grass Is Singing
David Lodge Nice Work
W.Somerset Maugham The Moon and Sixpence, Of Human Bondage
Iris Murddoch The Black Prince
George Orwell Nineteen Eighty-four
Salman Rushdie Midnight Children
Sir Walter Scott Ivanhoe
C.P.Snow Thed Affair
Muriel Spark 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Robert Louis Stevenson Treasure Island
Johathan Swift Gulliver's Travels
William M.Thackeray Vanity Fair
Evelyn Waugh A Hand ful of Dust
H.G.Wells The Invisible Man
Oscar Wilde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 To the Lighthouse


  二、 美国文学


Sherwood Anderson Winesburg, Ohio
James Baldwin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Saul Bellow Seize the Day, Henderson the Rain King
Willam S.Burroughs The Naked Lunch
Willa Cather My Antonia
Kate Chopin The Awakening
Stephen Crane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
Theodore Dreiser Sister Carrie, An American Tragedy
Ralph Ellison Invisible Man
William Faulkner Go Down, Moses, The Sound and the Fury
F.Scott Fitzgerald The Great Gatsby
Alex Haley Roots
Nathaniel Hawthorne The Scarlet Letter
Josph Heller Catch-22
Ernest Hedmingway The Sun Also Rises, Thed Old Man and the Sea
James Jones From Here to Eternity
Maxine Hong Kingston The Woman Warrior
Harper lee To Kill a Mockingbird
Sinchlair Lewis Main Street
Jack London The Call of the Wild, Martin Eden
Norman Mailer The Naked and the Dead
Carson McCullers The Heart Is a Lonely Hunter
James A. Michener Centennial
Margaret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Toni Morrison The Bluest Eye
Vladimir Nabokov Lolita
Frank Norris The Octopus
J.D.Salinger The Catcher in the Rye
Erich Segal Man, Woman and Child
Upton Sinclair The Jungle
John Steinbeck The Grapes of Wrath
Harriet Beecher Stowe Uncle Tom's Cabin
William Styron Sophie's Choice
Mark Twai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lice Walker The Color Purple
Robert Penn Warren All the King's Men
Edith Wharton The Age of Innocence
Thornton Wilder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Thomas Wolfe Look Homeward, Angel
Herman Wouk The Winds of War
Richard Wright Native Son


  三、加拿大文学


Morley Callaghan That Summer in Paris
Northrop Frye The Great Code
Margaret Laurence The Stone Angel
Stephen Leacock Sunshine Sketches of a Little Town
Malcolm Lowry Under the Volcano
Hugh MacLennan The Watch That Ends the Night
L.M.Montgomery Anne of Green Gables


  四、 澳大利亚文学


Martin Boyd Lucinda Brayford
Peter Carey Oscar and Lucinda
Miles Franklin My Brilliant Career
Thomas Keneally Shindler's Ark
Alex Miller The Ancestor Game
Henry Handel Richardson The Fortunes of Richard Mahony
Christina Stead The Man Who Loved Children
Randolph Stow To the Islands
Patrick White Voss, The Tree of Man


  五、 中国文化


Yung Ming 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
Chiang monlin Tides from the West
Tcheng Ki Tong The Chinese Painted by Themselves
Ku Hung Ming 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Fei Hsiao Tung Peasant Life in China
Lin Yu Tang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Poetry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Prose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Classical Fiction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Poetry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ern Prose
A Retrospective of Chinese Literature: Modorn Fiction


  附录Ⅲ: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一、 21世纪对外语专业提出的挑战和新世纪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


  21世纪将是一个国际化的高科技时代,是一个由工业社会进一步向信息社会转化的时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涌现、人文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社会的信息化以及知识和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加剧了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合作。在世纪之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新世纪给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 加大急需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力度,保护非通用用语种,拓宽外语人才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已是摆在我国外语界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 由于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儿种单一外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对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小。因此,外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3) 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交往中经济因素的不断增大和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策,在外语专业教学中迫切要求我们在原有的文学和语言学基础上增加有关外交、经贸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4) 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外语的学习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条件,大大地丰富了外语教学的内容,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在这一领域,只要我们抓住这一机遇,我国的外语专业教学就一定能够处于世界的前列。
21世纪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概括起来讲,21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


(1) 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外语的基本功,即语音、语调的正确,词法、句法、章法(包括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的规范,词汇表达的得体,听、说、读、写、译技能和外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熟练。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前提,也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的基础。


(2) 宽广的知识面是指除了需要熟练掌握的专业知识(含外语专业知识与复合专业知识)外还需了解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可能涉及外交、外事、金融、经贸、文学、语言学、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应该具备人文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各类院校可根据各自人才培养规格的特殊性有所侧重。而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英语基本技能则是一个重要方面。


(3) 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旨除外语专业知识之外的某一复合专业的知识,这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复合专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不同院校培养人才的不同规格,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其内容和深度更要依据学生所学的语种、不同的生源、师资队伍等各种具体因素来确定。课程设置可以是中文开设的副(辅)修专业课,也可以是外语开设的专业、专业倾向或专业知识课程。


(4) 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校多年来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而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又是长期困扰外语专业的难题。外语专业学在工作中的运用能力主要指能够从事不同文化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交际能力、协作能力、适应工作的能力、独立提出建议和讨论问题的能力、组织能力、知人处事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等等。


(5) 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更加注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政策水平和组织纪律性,注重训练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能力。


  二、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外语专业本产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已经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历程,取得了令瞩目的成绩。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尽心尽力,不倦地探索专业外语教学的规律,寻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编写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专业教材,为我国的外交、经贸、金融、文化、教育、新闻、科技、军事等部门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外语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对外交往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期,改革开放正向纵深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外语专业教学自身的问题暴露得越来越明显。


(1) 思想观念的不适应。改革开放为我国的外语专业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多年来,由于生源以 及毕业生就业分配的状况都比较好,所以社会上一直把外语看成是热门专业。这就导致了外语院系的领导和教师缺乏危机意识,对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缺乏紧迫感。


(2) 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最近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证明,参加此次调查的国家部委、国有企业、外经贸公司、部队和教育部门对于单一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量已降至令,而期望外语专业本科生具有宽泛知识的则占66%。


(3)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不适应。由于外语专业的单科特征,多年来我国的外语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中普遍忽略其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内容,教学内容和教材知识结构单一,内容陈旧老化。在问卷调查中,无论是用人单位、毕业生还是在校生最不满意的课程恰恰是外语专业课之外的公共必修课和选(辅)修课,满意率仅占32.3%和38.3%.


(4) 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的不适应。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局限,外语专业的本科学生往往缺乏相关学科的知识。在语言技能训练中往往强调模仿记忆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能力的培养。参加问卷调查的80%的外语专业毕业生都承认缺乏良好的身心素质,以至于在工作中心理承受能力、协同工作的能力都比较差。


(5) 教学管理的不适应。高校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往往不恰当地强调其系统性,也没有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这种教学管理模式背离了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原则。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21世纪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已成为当国之急。


  三、 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1) 思想观念的转变


  当前进行的教育改革是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如何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处理好外语教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摆在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和全体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沿用的纯语言、纯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实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需要转变的思想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为了迎接21世纪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知识经济对学科发展的挑战,外语专业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b)要妥善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关系,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c)要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之间的关系,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位置。(d)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e)要处理好本科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关系。外语专业的本科教育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目标是为学生在今后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以及专家、学者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应该认识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这场教育改革的先导,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不改革,我国的外存语专业教学是没有出路的。


(2)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从根本上来讲,外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外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过去常见的是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的结合。应该看到,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高校仍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的任务。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我国每年仅需要少量外语与文学、外语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专业人才以从事外国文学和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而大量需要的则是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法律、新闻等--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的语专业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
复合是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核心是外语人才。我国现有外语专业的院校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科院校、师范院校和其他专科类院校。由于各院校的发展不平衡,因此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和进程也必须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应该鼓励各校闯出各自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道路,力求办出特色。目前正在试验的模式有:"外语+专业知识"、"外语+专业方向"、"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和双学位等。各外语专业要从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师资队伍、学生来源、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自主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并选择复合的专业,努力培养出服务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到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创出学校和专业培养人才的特色。


(3) 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从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21世纪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规划和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当前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几项任务:(a)开设与复合学科有关的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加强课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b)探讨在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中如何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效益。(c)在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的过程中,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d)在确保外语专业技能训练课的前提下,加强所学院语言国家国情研究的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中文课,以弥补学生在汉语写作方面的不足,适当选开部分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e)探讨在外语专业进行复语教学,鼓励学生在掌握所学语种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能力的同时,再学一门外国语。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特别是非通用语种的学生来说,要特别强调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复语教学的形式和层次要根据学生所学语种、师资力量等条件来确定。


(4)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21世纪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的改革都需要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才能得以实现。尽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多种途径,但以下的原则应该是共同的:(a)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外语教学中模仿和机械的语言技能训练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批评和论辩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独立学习的能力。(c)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引导,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课外活动要精心设计,要注意引导,使其成为学生自习、思索、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广播、录音、投影、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利用和开发为外语专业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是,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人与技术、教师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新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益,但永远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作用。在使用这些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时,我们应注重其实际效果,不要贪大求洋,盲目追随他人。


(5) 教材建设


  课程体系的改革必然会带动教材的建设。根据21世纪对外语专业人才的要求,现有的外语专业教材亟待更新和补充,有些缺门的教材需要组织人力编写。


  21世纪的外语专业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a)教学内容和语言能够反映快速变化的时代。(b)要外理好专业知识、语言训练和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c)教材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要有助于学生的鉴赏批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d)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e)注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6) 非通用语种的建设


  我国非通用语种学科是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多年来为我国的外交、外贸、新闻等部门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外语专业人才,为我国的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国家的需要有限,非通用语种招生人数较少,因而面临着一系列通用语种学科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经费极度短缺,图书资料严重匮乏、陈旧、教学设备极其简陋。再加上五六十年代培养出来的教师已经或正在陆续退出教学第一线,教师队伍后继无人,因此,有些非通用语种已接近消亡的边缘。而一旦一个非通用语种由于上述原因无法维系,则很难在一二十年内将它重新恢复起来。因此,我们一定要花大力气来保护我国的非通用语种学科。


  要保护非通用语种就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要在师资培养、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量计算以及图书资料与教学设备的配备等方面向非通用语种倾斜。


(7) 师资队伍的建设


  外语专业的广大教师是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主力军。近五十年来外语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靠的是这批教师,21世纪外语专业教育改革也要依靠这支师资队伍。


  目前,全国的外语院系普遍存在着大批老教师退出教学第一线、中年骨干教师严重短缺、青年教师队伍不稳等突出问题。再加上市场经济给外语专业教师队伍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少教师并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学校的教学上,在外兼职或从事其他与教学科研没有直接关系但经济效益好的工作,造成了师资力量的"隐性流失",学术梯队后继乏人,形势令人担忧,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肩负起当前外语专业教育改革的重任,需要尽快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采取得力措施,稳定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队伍,防止外语专业教师的大量流失。(b)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主动地投入到当前这场外语教育改革当中来。(c)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教师所熟悉的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已不适应当前改革的需要,因此,他们也面临着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任务。而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则在领导,包括校、系两级领导,更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


  21世纪对外语教育的挑战是巨大的,但新世纪为外语教育提供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我国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这里不仅需要改革的热情和勇气,也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科学的精神,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a)要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专业教育改革有促进的一面,又要看到市场经济对外语教育冲击的不利的一面。要防止市场的短视性、逐利性和盲目性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不利影响。(b)既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又必须遵循外语专业教育的规律,使市场的需求在教学规律中得以体现。(c)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创新的同时绝不应该丢掉已被实践证明卓有成效的传统优势。(d)加倍爱护和培养新事物。新事物不可能在一切条件均已具备的情况下才出现,而刚刚出现时它往往是不十分完善的,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和改进中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让我们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团结一致,为21世纪我国的外语教学开创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天地。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998年8月


  附记


  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计划,根据教育部高教司外语处的安排,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于1996年6月成立了名为"面向21世纪外语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北方和南方两个课题组。北方课题组由胡文仲、钟美荪、胡壮麟、黄震华、潘绍中、王蔷、岑容林、郑明秋等八位教授、副教授组成,胡文仲任组长,钟美荪任副组长。南方课题组由戴炜栋、黄源深、何兆熊、陆国强、姚乃强、吴古华、刘海平、刁会耀、黄任、邹申、李基安等11位教授、副教授组成,戴炜栋任组长。


  课题组对全国外语院系的毕业生和主要用人单位进行了重点调查,召开了由部分院校外语专家、教授及有关部委和其他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并对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对比研究。1997年6月,课题组成员参加了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的年会,听取了英语界专家对外语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北方和南方课题组各拿出了一份课题报告,北方课题组的报告还在1997年12月的外语院校协作组年会上征求了各外语院校领导的意见。

  1998年3月,根据搜集到的反馈意见,两个课题组分别对各自的报告进行了修改。


  为了更全面地反映我国各语种外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为全国外语专业的教学提供一个更有指导意义的文件,教育部高教司外语处决定成立一个文件起草小组,由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四位教授组成,何其莘任组长。1998年4月,文件起草小组在北方和南方两个课题报告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起草工作,并提交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1998年5月中旬,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各语种组长会议,重点讨论了这一文件。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两个课题组对于面向21世纪外语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所进行的大量的调查研究、信息数据统计和分析研讨工作以及文件起草小组在两个课师组所提交的课题报告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若干意见》,并提出了对文件的修改建议。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经教育部高教司审核批准,于1998年12月转发全国有外语专业的大专院校。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教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让你心静的75句经典语录,让我们学着安静
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最重要的妹妹
2013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工委:《英语惯
福建高考今天16时“放榜” 各批次切线或
2013陕西高考分数线:文科一本540理科一本
福建2013年高考各批次控制分数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一个人不成熟的五个特征
福建省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