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论文写作 > 论文资源 > 浏览正文
2007年下半年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论文目录分类索引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08-02-16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为了方便广大师生进行论文检索,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资料室专门列出学院资料室24种外语类学术期刊所刊登的论文目录,并分为如下七大类:语言学与语言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教学、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修辞学研究、英汉语对比研究以及书评、书讯。如在录入过程中出现错误,敬请大家谅解。感谢外国语学院资料室黄珍梅为整理本分类索引付出的辛勤劳动。

1.《当代语言学》
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3.《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4.《四川外语学院子学报》
5.《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6.《外语教学与研究》
7.《外语与外语教学》
8.《山东外语教学》
9.《外语教学》
10.《外语研究》
11.《外语学刊》
12.《外语电化教学》
13.《外国语》
14.《外语界》
15.《中国科技翻译》
16.《上海翻译》
17.《修辞学习》
18.《语言与翻译》
19.《现代外语》
20.《语言教学与研究》
21.《外国文学研究》
22.《外国文学评论》
23.《外国文学》
23.《国外外语教学》
24.《当代外国文学》

一、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1.胡壮麟:PowerPoint——工具,语篇,语类,文体,外语教学,2007(4)。
2.  莫启扬,文旭:英语DOC和DC构式的认知语言学分析,外语教学,2007(4)。
3.  范文芳:试论语法隐喻的综合模式,外语教学,2007(4)。
4.  黄缅:谐音仿拟的认知机理——谐音仿拟研究的新进路,外语教学,2007(4)。
5.赵秀凤,董静萍:视角的选取与指称语的选择,外语教学,2007(4)。
6.傅玉:最简句法中的层阶性及其理论局限性,外语教学,2007(4)。
7.陈宗利,王恒英:关系结构中的复指代词,外语教学,2007(4)。
8.刘森林:话轮更迭的语用策略,外语教学,2007(4)。
9.谌莉文:汉英委婉语跨空间映射认知对比考察,外语教学,2007(4)。
10.王琴:对称赞语的跨文化研究,外语教学,2007(4)。
11.吴炳章:会话含意推导,外语研究,2007(3)。
12.刘辰诞:心理模型与语言表达式的生成——兼论作格结构和中动结构的形成动因,外语研究,2007(3)。
13.黄缅:语言模仿之谜——幂姆的认知研究,外语研究,2007(3)。
14.“as…as”构式形成的认知研究,外语研究,2007(3)。
15.廖巧云:英语因果构式探讨,外语研究,2007(3)。
16.石毓智:论语言表达的创新机制,外语研究,2007(3)。
17.张韧:认知语法视野下的构式研究,外语研究,2007(3)。
18.彭宣维:作格关系|语态类别和信息推进——一项以阶段性加工为基础的认知研究,外语研究,2007(3)。
19.秦礼君:日汉用言修饰语位移现象比较,外语研究,2007(3)。
20   魏丽瑟:日汉NV型复合名词的构词对比——当名词作为动词的必有论元时,外语研究,2007(3)。
20.徐来娣:试论俄语成语中的先例现象,外语研究,2007(3)。
21.陈永刚:俄语口语中的非单词称名分析,外语研究,2007(3)。
22.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语法的几个个问题,外语学刊,2007(4)。
23.李洪儒:意见命题意向谓词与命题的搭配——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六,外语学刊,2007(4)。
24.倪蓉:同一性替换规则在内涵语境中失效的诠释,外语学刊,2007(4)。
25.刘艳茹:索绪尔与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外语学刊,2007(4)。
26.鲍贵:结构主义语言学产生的历史逻辑,外语学刊,2007(4)。
27.朱炜:论索绪尔的差异原则和德里达的延异思想,外语学刊,2007(4)。
28.张辉:从转喻场境到语用参数和言外ICM,外语学刊,2007(4)。
29.刘乃实:行走在第三条道路上的隐喻研究——计算隐喻学刍议,外语学刊,2007(4)。
30.章丽霞,杨舒:谎言运算机制初探,外语学刊,2007(4)。
31.杜福兴:认知理解的实质,外语学刊,2007(4)。
32.蒋澄生,梁锦祥:试论成语中的意象表征,外语学刊,2007(4)。
33.赵忠德:文化音系学,外语学刊,2007(4)。
34.徐德宽:基于最简方案框架的汉语被字结构研究,外语学刊,2007(4)。
35.赵艳:结构主义语言学:诠释与批判,外语学刊,2007(4)。
36.崔凤娟,苗兴伟:语用学的哲学维度,外语学刊,2007(4)。
37.富饶:广告转述语言的语用认知分析,外语学刊,2007(4)。
38.王绍斌,李玮:拒绝言语行为的语用迁移研究——一项实证考察,外语学刊,2007(4)。
39.刘飞兵:反语使用的认知与心理动机,外语学刊,2007(4)。
40.黄成夫:从顺应理论看英汉文化的含糊语言,外语学刊,2007(4)。
41.蔡薇,吴一安: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中的词义推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2.王军:主题性:整体回指关系体现的一种篇章属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3.陈莉萍:英语语篇结构标注研究综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4.王微萍:从皮尔士的符号学看符号的意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5.周国辉:不及物动词及物性结构的多维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6.王瑾:语码转换的功能及其体现模式——中文报章中英语码转换的功能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7.李俊儒:商务英语电子邮件体裁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8.张绍杰,张延飞:语言符号任意和象似性:相互排斥还是相互依存:——与王寅先生商榷,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49.张维友:英汉语词汇的结构系统特征对比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50.廖巧云:英语实据因果句与溯因推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51.赵秀凤:自由间接话语的认知操作,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52.熊锟:语义演变的原型理论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53.彭炫:现代交际理论的修辞学视角,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54.郭鸿:认知语言学符号学再分析——兼评认知语言学的三项基本原则,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55.刘立华: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回顾与前景展望,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56.赵秀凤:心理空间和过去完成时的语篇连贯功能,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57.鞠红:低调陈述的认知视角,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58.姚岚,李元江:解构Lakoff的隐喻理论——对概念隐喻的否定,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59.汤富华:语感范畴与语言策略,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60.赵改梅,王晓斌:模因与流行语传播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61.徐盛桓:说“拈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2.王寅:“As X As Y构造”的认知研究——十论语言的体验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3.王玉菊,鲁川:“汉语一千字”作为通用语义符号的设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4.随利芳:语法标记“说”和“道”,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5.张卉:用陈述方式理论解析日语疑问句的回答,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6.王华伟:日语否定表达中表示小量的“何人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7.武斌,易绵竹:认知科学与机器翻译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8.陈晨,马琳琳:汉语和越语语音对比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9.张琛权,宋北平:论汉英平行法律语言库存的建设,修辞学习,2007(4)。
70.魏新华:从语义关系看法律词语的模糊性,修辞学习,2007(4)。
71.赵虹:关于“新闻素”的设想与构建——中英新闻报道的叙事结构研究,修辞学习,2007(4)。
72.刘国辉:构式语法“构式”之辩,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73.王义娜,贾魏:意象图式的正负参数:词缀层面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74.陈宗利,肖德法:“领主属宾句”的生成句法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75.殷红伶:“What’s X doing Y”构式的特殊性与一般性及其形式表征体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76.陈敏哲,易红:英语动词现在时语法意义的多义关系认知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77.熊锟:范畴边界清晰性与语义的清晰性——兼论不同范围观的对立与语言研究的分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78.杨烈祥:二语习研究:从普遍语法到认知处理,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79.徐盛桓: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双及物句再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80.熊学亮:英汉语双宾构式探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81.黄瑞红:英语微量程度副词的极性敏感性,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82.石定栩:向心结构与离心结构新探,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83.蔡淑美,施春宏:阎连科作品中的重叠形式探析——兼谈语言表达,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84.周上之,离合字组与音节变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85.李治平:话元—话对—话位及相关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86.王欣:“不”和“没(有)”的认知语义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87.张建,谢晓明:表示动量的“遍”和“次”,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88.宋文辉:再论影响“在+处所”句法位置的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89.孙菊芬:副词“难道“的形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90.孙晓明:国内外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91.郭熙:以“国、中、汉、华、唐”为上字的词与社会认同建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92.周清海:论全球化环境下华语的规范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93.曾用强:计算机化适应性训练模式,外语电化教学,2007(4)。
94.杨节之:语料库存搭配检索与英语同义词辨析,外语电化教学,2007(4)。
95.孔文,邹申:语料库存在语言测试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7(4)。
96.姚兰芝,高翔:语料库存语言学对语言研究及语言教学的启示,外语电化教学,2007(4)。
97.刘世铸:评价的语言学特征,山东外语教学,2007(3)。
98.姚喜明,殷宁:中国先秦时期修辞与古希腊的比较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7(3)。
99.于夕真,王玲娜:现代教育技术与语言学的关系,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0.汤红娟:英语语义联想中的确定性和不确性调查,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1.王红,葛云锋:体育用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2.刘瑞琴:中介语僵化现象的认知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3.尹美:“洋泾浜”英语的成因及启示,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4.杨洁: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概述,山东外语教学,2007(4)。
105.王晋军:国外机构语篇研究回顾,山东外语教学,2007(4)。
106.谢之君,史婷婷:汉语“心”和英语“heart”的语义范畴转移比较,山东外语教学,2007(4)。
107.许静:话语标记语的元语用功能,山东外语教学,2007(4)。
108.姜占好:语境关系顺应和语用能力评估,山东外语教学,2007(4)。
109.陈新仁:论语用的真实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0.丁素萍:概念功能中的语义级差与体现形式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1.唐世民:隐喻理解的特征赋予模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2.张跃传:非规约性使动构式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3.黎清群,曹志希:不可靠叙述:《爱情是谬误》反讽意义的呈现方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4.董敏:一篇中国民事一审判决书的修辞结构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5.彭艳虹:意义沉默的语用解讯,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6.张树学:论辩的语用辩证理论研究与实践,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7.王凤英:语义理论与篇章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118.夏历,力量:城市农民工语言学习研究,修辞学习,2007(5)。
119.王国珍:社会语言学视角中定襄话的“人名+子”现象,修辞学习,2007(5)。
120.袁野:词汇及构式意义的体验观,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21.饶萍:动补致使结构中动词致使作用力的概念语义解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22.汪清:英汉议论文体主位推进模式对比分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23.石毓智:结构与意义的匹配类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24.严辰松:限制性“X的”结构及其指代功能的实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25.卫乃兴:意义共享与非词语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26.张金生,宋成方:一词多义现象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27.杨文秀:学习词典中的礼貌原则,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28.蔡晖:俄语词类活用的转喻理据,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29.赵国栋:语篇视角下的动词体,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30.张禄彭: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岐义概念,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31.张丹,邱天河:庭审过程中的“意向含意”,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2.吴本虎:隐喻认知的联想方式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3.张高远:认知—功能语法理论对动名化构式的反观,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4.尚新:体义相交理论对汉语语法体体系建构的启示,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5.赵琴:概念整合视Zeugma的认知阐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6.梅美莲:小说交际语用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7.周树江:概念合成理论对名动转用结构修辞效果的阐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8.王健:体态语——蕴涵丰富而又变化万千的非语言交际,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39.张卉:日语学术论文标题句式的探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40.萧好章:二语习得者角者扮演原理与效用——言后行为人文素养调查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41.王改燕:“注意”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42.孙妮:成人二语习得者学习策略实证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143.潘文国:英汉语篇对比与中国的文章之学,外语教学,2007(5)。
144.黄国文: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写在中国英汉语篇分析研究会成立之际,外语教学,2007(5)。
145.徐珺:中国的语篇分析研究走向,外语教学,2007(5)。
146.张克定:主位化评述结构及其评价功能,外语教学,2007(5)。
147.李发根:认知语法和功能语法小句理论与翻译,外语教学,2007(5)。
148.王红阳:卡明斯诗歌“1(a”的多模态功能解读,外语教学,2007(5)。
149.唐青叶:详略度、精密度与经验识解,外语教学,2007(5)。
150.石定栩:生成 转换语法的理论基础,外国语,2007(4)。
151.卫乃兴:John Sinclair的语言学遗产——其思想与方法评述,外国语,2007(4)。
152.窦卫霖:政治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语言策略,外国语,2007(4)。
153.廖益清,丁建新:体裁结构潜势、语义特征与语法体现——格林童话的首尾研究,外国语,2007(4)。
154.辛斌:转述言语与新闻语篇的对话性,外国语,2007(4)。
155.周日安,邵敬敏:美英式原型标记“-门”的类化和泛化,外国语,2007(4)。
156.周榕,冉永平:语用学研究的新取向——实验语用学研究,外国语,1007(5)。
157.庞继贤,陈明瑶:英语研究论文的及特性结构与论文交际目标的实现,外国语,1007(5)。
158.张楚楚:论英语情态动词道义情态的主观性,外国语,1007(5)。
159.杨小洪:“鼻”语汇的文化语境与文化赋值,外国语,1007(5)。
160.冯晓虎:从“论汉语的语法结构”谈起,外国语,1007(5)。
161.王菊泉:《中国文法要略》对我国语言研究的启示,外语研究,2007(4)。
162.朱风云,张辉:熟语语义的加工模式与其影响因素,外语研究,2007(4)。
163.晋小涵,齐振海:论汉语“面”的空间隐喻,外语研究,2007(4)。
164.么孝颖:从图形-背景理论看仿拟修辞格生成的认知本质,外语研究,2007(4)。
165.郭鸿:语篇分析符号学分析,外语研究,2007(4)。
166.范文芳:语言的人际功能与命题形式,外语研究,2007(4)。
167.袁秀凤:英语叙述式招生广告的介入资源利用分析,外语研究,2007(4)。
168.徐英平:俄语构词成素衍变与构词模式衍生,外语研究,2007(4)。
169.周小成:篇章语音意义,外语研究,2007(4)。
170.日语シナィディル的主语限制及其产生的动因,外语研究,2007(4)。
171.张继文:隐喻在日语短歌中的运用及其意象认知,外语研究,2007(4)。
172.陈嘉映:约定用法和“词”的定义,外语学刊,2007(5)。
173.曹廷军,迈克尔•辛,韩京和:语言即人   人即语言——反思英语全球化与弱势民族语言的丧失,外语学刊,2007(5)。
174.叶起昌:重思真理、时间和话语——海德格尔语言观解读,外语学刊,2007(5)。
175.韩雅丽:认知测绘:总体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卢卡奇与詹姆逊思想反思,外语学刊,2007(5)。
176.陈香兰:仿拟理解与转喻思维的异同,外语学刊,2007(5)。
177.高丽萍:英语习语的认知特征,外语学刊,2007(5)。
178.邹春玲:诗词生成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外语学刊,2007(5)。
179.邓仁华:存在型强势主位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外语学刊,2007(5)。
180.何煦之:生活世界与语言功能,外语学刊,2007(5)。
181.郝斌:句子的逻辑-结构意义与成分的指称关系,外语学刊,2007(5)。
182.彭玉海:动宾构造的集成描写,外语学刊,2007(5)。
183.叶清玲:关于“一般疑问句/特色疑问句”的不同阐释,外语学刊,2007(5)。
184.李利群:俄罗斯文学作品标题意义的符号学解读,外语学刊,2007(5)。
185.王牧群,李相敏:英语幽默话语的谬误和诡辩及其语用功能,外语学刊,2007(5)。
186.欧阳苹果,肖武云:认知语境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外语学刊,2007(5)。
187.张富生:词汇意义的模糊性与说话人意义,外语学刊,2007(5)。
188.何奕娇:试论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外语学刊,2007(5)。
189.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2007(5)。
190.丁建新,廖益清:断裂的语篇:童话叙事中隐性对话的批评性分析,外语学刊,2007(5)。
191.高秀丽:走向完美:超越诗歌功能的文化建构——文本〈〈多佛海滩〉〉的实验分析,外语学刊,2007(5)。
192.庄琴芳:福柯后现代话语观与中国话语建构,外语学刊,2007(5)。
193.杨秀杰:语言文化观念及其研究方法——语言文化学系列研究之一,外语学刊,2007(5)。
194.傅兴尚:俄语语义模式化及其汉化策略研究概说,外语学刊,2007(5)。
195.张彦:语言证据的文本解读,修辞学习,2007(6)。
196.刘红婴:单字词法律术语的功能及渊源,修辞学习,2007(6)。
197.张世方,包小金:汉语堂表亲属称谓的历时兴替,修辞学习,2007(6)。
198.刘惠琼,屈哨兵:广告语言接受的条次研究,修辞学习,2007(6)。
199.李生信:西北回族话中对近代汉语词语的“化用”现象,修辞学习,2007(6)。
200.邢红兵,舒华,李平:小学儿童词汇获得的自组织模型,当代语言学,2007(3)。
201.屠友祥:索绪尔与惠特尼:观念和符号联想结合的任意而约定俗成的特性,当代语言学,2007(3)。
202.王彦:商品买卖话语活动的目的分析,当代语言学,2007(3)。
203.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COLSEC语料库存的设计原则与标注方法,当代语言学,2007(3)。
204.刘伟:动态句法:以汉语主题句复指代词的隐现为例,当代语言学,2007(3)。
205.方立:评广义短语结构语法,当代语言学,2007(3)。
206.王军:直接回指与间接回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207,林琼:从会话互动原则评析会话修补内部结构模型,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208.陆国君:英语VN+as+X构式的认知解读,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209.张蕾:新闻报告语篇中评价意义研究——从单一、系统的分析理论模式到综合、多层次的分析方法,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210.梁亮:ECM事件域框架下的主位分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211.王莉莉:对语言符合任意性的几点思考,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212.柴同文:英语存在型强势主位结构的评价功能,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13.谢应光:语法构式中的语用信息,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14.代天善:理想化、形式化与普遍语法,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15.李志勇,何斌:西方新修辞学研究的多元化态势,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16.赵彦春,王娟:透过语法化现象看语法机制的自主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17.王正元:词语意义成因的整合机理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18.代天善,李丹:普遍语法的形式化与进化动力学论证——纪念《句法结构》诞辰五十周年,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19.杨晓蓉,何明烈:基于语用角度的“谎言”探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20.钟虹:话语对旅游资源的建构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21.彭艳虹:话轮转换规则与“对话”的会话含意推导,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22.邹颖娟:零语素与英语双及物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23.袁俏玲:论索绪尔语言观中的经济学思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24.董星华:Because-因果句的语义概念化,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225.胡壮麟:解读韩礼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四种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26.黄国文:功能句法分析中的分级成分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27.张德禄:功能文体学研究方法探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28.杨信彰: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教育语篇分析,四种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29.李战子,向平:当代中国新语语之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巴赫金式解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0.丁建新:主体间性•功能进化论•社会符号学理论述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1.王红阳: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互动意义的构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2.王勇:英语中的特殊主位结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3.王鲁勇:标记性与二语习得,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4.韩琨,安福勇:对语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的几点思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5.郑银芳:话语主观性在英语进行体中的体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6.蒋和舟:英汉名词回指形式对比分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237.[法]托多罗夫夫著,史忠义译:对话与独白:巴赫金与雅各布森,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38.田朝霞:英语双及物小句研究——“信息”的递送,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39.陈道明:Metonymy:借代与转喻,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40.曾蕾,梁红艳:学术话语中多模式投射“隐喻式”,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41.蒋冰清:言语幽默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概念合成理论和背离与常规理论的互补性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42.胡春华:微型学术讲座中元话语的关联阐释,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43.邓云华,石毓智:论构式语法理论的进步与局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44.冉永平:批示语选择的语用视步、语用移情与离情,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45.陈晓燕:电子会话语篇的会话结构解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46.何晓炜:语段及语段的句法推理——Chomsky近期思想述解,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47.胡壮麟:谈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倾向,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48.王菊泉:关于形合与意合总是的几点思考,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49.许余龙,贺小聃:英汉语下指的篇章功能和语用分析——兼谈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问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50.彭宣维,罗洁,曹意文:英汉语原因连接成分的住处导入功能——基于语料库的实证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51.王铭玉,赵亮:新时期中国俄语语言学研究:现状分析与趋向展望,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2.刘风光,张绍杰: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3.曹道根:试论标题的转喻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4.庞继贤,潘文红:PETS—3口试的会话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5.马伟林:框架理论与意义识解,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6.夏晓蓉:概念结构理论与构式语法说比较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7.柳玉刚:法语交际中的心理位移现象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8.韩玲:“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59.辜正坤:语文的必然性综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60.赵爱国:语言文化学方法论,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61.廖光蓉:语言简洁性的词概念框架基础——以经贸英语为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62.胡丹:Emmett Williams诗“She loves me not”多模式话语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63.刘宇红,蒋冰清:语言的功与过,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64.张法科,仇伟:处所主语句的语义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65.李健雪:论实据性策略对英语学术书评动态建构的制约作用,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66.晏小琴:中国大学生英语暂时句法歧义加工的定性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67.刘艳芬,周玉忠:美国20世纪语言政策述评,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68.李荣宝,王友琨,张家秀:语音知觉同化与双语者的语音意识,外语研究,2007(5)。
269.刘森林:学龄前儿童语用发展状况实证研究——聚焦言语行为,外语研究,2007(5)。
270.赵忠德:优选论的加权赋值分析法,外语研究,2007(5)。
271.王文斌:论隐喻构建中的主体作用,外语研究,2007(5)。
272.牛丽红:俄语爱情隐喻特征分析,外语研究,2007(5)。
273.陈香兰:从认知因素的重视程度纵览语用推理研究,外语研究,2007(5)。
274.高德新:跨小句语篇连贯的语义阐释,外语研究,2007(5)。
275.施栋琴:语言与性别差异研究综述,外语研究,2007(5)。
276.汪吉,张玉柱:俄语口语中的引用现象,外语研究,2007(5)。
277.陈嘉映:约定用法和“词”的定义,外语学刊,2007(5)。
278.曹廷军,迈克尔•辛,韩京和:语言即人  人即语言——反思英语全球化与弱势民族语言文化的丧失,外语学刊,2007(5)。
279.叶起昌:重思真理、时间和话语——海德格尔语言观解读,外语学刊,2007(5)。
280.李红满:语言与符号暴力——多维视野中的布迪厄语言观探索,外语学刊,2007(5)。
281.韩雅丽:认知测绘:总体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卢卡奇与詹姆思想反思,外语学刊,2007(5)。
282.陈香兰:仿拟理解与转喻思维的异同,外语学刊,2007(5)。
283.英语习语的认知特征,外语学刊,2007(5)。
284.邹春玲:诗词生成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外语学刊,2007(5)。
285.邓仁华:存在型强势主位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外语学刊,2007(5)。
286.何煦之:生活世界与语言功能,外语学刊,2007(5)。
287.郝斌:句子的逻辑-结构意义与成分的指称关系,外语学刊,2007(5)。
289.彭玉海:动宾构造的集成描写,外语学刊,2007(5)。
290.叶清玲:关于“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的不同阐释,外语学刊,2007(5)。
291.李利群:俄罗斯文学作品标题意义的符号学解读,外语学刊,2007(5)。
292.王牧群,李相敏:英语幽默话语的谬误和诡辨及其语用功能,外语学刊,2007(5)。
293.欧阳苹果,肖武云:认知语境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外语学刊,2007(5)。
294.张富生:词汇意义的模糊性与说话人意义,外语学刊,2007(5)。
295.何奕娇:试论认知语言学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外语学刊,2007(5)。
29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外语学刊,2007(5)。
297.丁建新,廖益清:断裂的语篇:童话叙事中隐性对话的批评性分析,外语学刊,2007(5)。
298.高秀丽:走向完美:超越诗歌功能的文化建构——文本《多佛海滩》的实验分析,外语学刊,2007(5)。
299.庄琴芳:福柯后现代话语观与中国话语建构,外语学刊,2007(5)。
300.刘娟:术语КОНЦЕПΤ及其概念意义探究,外语学刊,2007(5)。
301.傅兴尚:俄语语义模式及其汉化策略研究概说,外语学刊,2007(5)。
302.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Today:Ken Turner(in conversation with Dingfang Shu),外国语,2007(6)。
303.许余龙:再论语言对比基础的类型,外国语,2007(6)。
304.王志军:论及物性的分类,外国语,2007(6)。
305.彭懿,白解红:汉英“愤怒”情感新词的认知对比研究,外国语,2007(6)。
306.任庆梅:构式习得认知心理机制诠释研究综述,外国语,2007(6)。
307.徐海:英汉学习型词典双宾构式呈现模式的效果研究,现代外语,2007(3)。
308.董成如:词汇语用学的认知视角——话语中词义缩小和扩大的图式范畴化阐释,现代外语,2007(3)。
309.杨永林,张彩霞: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现代外语,2007(3)。
310.蔡振光,董燕萍:汉、英双语者句子理解策略的迁移,现代外语,2007(3)。
311.鞠秋红,王文宇,周丹丹:中国大学生外语阅读过程中的母语思维研究,现代外语,2007(3)。
312.牛萌萌,吴一安:关系从句挂靠偏向研究,现代外语,2007(3)。
313.卫乃兴:中国学生英语口的短语学特点研究——COLSES语料库存的词块证据分析,现代外语,2007(3)。
314.刘长军:新闻英语中语音停顿还原性的声学研究,现代外语,2007(3)。
315.代天善:生物学范式下的语言研究综述,现代外语,2007(3)。
316.张积家,刘丽虹:双语脑研究的进展及启示,现代外语,2007(3)。
317.陈宗利:汉语关系结构生成句法研究,现代外语,2007(4)。
318.曾涛:“不”与“没有”的母语习得,现代外语,2007(4)。
319.马文:会话局部初始位置的指称表达选择——专名还是有定描述语?,现代外语,2007(4)。
320.程芳: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思想解读,现代外语,2007(4)。
321.语言测试的社会学思考,现代外语,2007(4)。
322.何万贯:第二写作过程研究,现代外语,2007(4)。
323.周保国:第二语言习得中英语定冠词过度使用研究,现代外语,2007(4)。
324.王金铨,梁茂成,俞洪亮:基于N-gram和向量空间模型的语句相似度研究,现代外语,2007(4)。
325.罗思明,徐海,王文斌:当代词汇化研究综合考察,现代外语,2007(4)。
326.曾立英:作格研究述评,现代外语,2007(4)。
327.徐思益:汉语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语言与翻译,2007(3)
328.夏群,刘文:AABB式动词重叠“功能游移”与语法意义探略,语言与翻译,2007(3)
329.宫媛:结合语境因素分析言外之意,语言与翻译,2007(3)
330.郭杰:时量的类型以及“V+[了]+时量+[了]”中的标记——兼谈“这本书我扑克了三了”的延续性,语言与翻译,2007(3)
331.尹洪山:从普遍语法到认知科学——语言迁移研究的视角转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2.孙德金:对外语语语法教学中的形式与意义,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3.季瑾:基于语料库存的商务汉语学习词典的编写设想,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4.范妍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宾式离合词带宾语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5.王静:针对初中级欧美汉语学习者的短期口语课堂教学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6.张连文:特指问句的语义所指依存限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7.郭纯洁,刘芳:英汉篇章信息结构的认知对比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8.刘富华,祝东平:一价动词与其行动元语义关系再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39.陈小红:“了1”、“了2”语法意义辨疑,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40.李文山:句末助词“着呢”补谈,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41.白荃,岑玉珍:“轻易”的语义及用法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42.郑庆君:“互文”型手机短信及其语篇特征探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43.刘永厚:商贩称呼语的调查分析报告,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5)。
344.刘伟:与介词“把”“给”相关的错位结构的动态解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45.成镇权:再谈“兼语式”,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46.李永:动词词义虚化过程中的义素变化,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47.贺卫国:“VV着”格式的初步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48.彭利贞,刘翼斌:论“应该”的两种情态与体的同现限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49.李敏:现代汉语双宾句的再认识,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50.任春艳:关于简化分班测试的实验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51.王俊毅:中级阶段汉语语法教学中功能类意识的构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52.陶健敏:Kumaravadivelu“后方法”语言教育理论述评,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53.杨俐:《外国人汉语过程写作》的编写理念,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54.郭龙生:略论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类型,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355.马博森:指称现场人物的语言策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356.刘宇红,谢亚军: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357.高航:概念物化与名词化,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358.郭永恩:现代日语片假名化趋向探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359.孙汉军:论修辞学发展的动力及其意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360.陈勇:“语言的逻辑分析”课题组概念分析的方法论特色,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361.刘佐艳:模糊言语的美学功能和民族文化特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62.崔晓玲:19世纪西方人韩国语句法研究探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63.王爱华:引语的不确定性——语言哲学研究系列之三,外语学刊,2007(6)。
264.田海龙,张迈曾:语言选择研究的后现代特征,外语学刊,2007(6)。
265.陈嘉映:约定用法和“词”的定义(续),外语学刊,2007(6)。
266.冯光武:格赖斯的意义理论——老语题  新解读,外语学刊,2007(6)。
267.赵彦春:先验与本质的缺失——认知语言学学理反思之一,外语学刊,2007(6)。
268.文旭:语义、认知与识解,外语学刊,2007(6)。
269.彭月华,刘正光:名词动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外语学刊,2007(6)。
270.廖巧云:英语同位语的认知研究,外语学刊,2007(6)。
271.苗兴伟,廖美珍: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外语学刊,2007(6)。
272.司显柱:言语行为框架及其形式、功能、情景间的互动关系,外语学刊,2007(6)。
273.邹韶华:中性词语义偏移的类型与成因,外语学刊,2007(6)。
274.麦涛:Chomsky的语言设计,外语学刊,2007(6)。
275.常颖:“意动性”功能—语义场与“请求”类言语行为,外语学刊,2007(6)。
276.符夏鹭:日语授受关系与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外语学刊,2007(6)。
277.王金玲:俄语演讲体裁的结构与语义功能,外语学刊,2007(6)。
278.向明友:试论英语虚拟语气的语法化,外语学刊,2007(6)。
279.涂靖:玩笑话语研究,外语学刊,2007(6)。
280.王立刚:评价的主体及主导的评价意义问题,外语学刊,2007(6)。
281.许宏:俄语断定语句探析,外语学刊,2007(6)。
282.谷小娟,李艺:语言与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外语学刊,2007(6)。
283.李曙光:语篇对话性与英语书面新闻语篇分析,外语学刊,2007(6)。
284.杨信彰:元话语与语言功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85.李祥云,张德禄:争吵话语结构特点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86.李红,李于南:多媒体词汇注释模式对英语新词词义学习和记忆的影响,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87.司联合:论句子意义中结构意义和词汇意义的互动关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88.陈瑜敏,秦小怡: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89.唐燕玲,胡靓:新词新语的关联诠释,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90.管淑红:前景化与意识流小说主题的构楗——试析伍尔夫短篇小说《邱园记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91.刘宏:跨文化交际中的先例现象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92.任雪梅:俄语空间范畴研究管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93.彭玉海:俄罗斯语言学家В.Г.ГаК的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7(4)。
294.杜桂枝:Н.Ю.Шведова语言学理论中的“体系性”思想及其方法论,当代语言学,2007(4)。
295.薛恩奎:И.А.МелъЧУК的“意思  文本”学说,当代语言学,2007(4)。
296.李锡胤:俄罗斯计算语言学家В.А.ТУзов的俄语形式化理论,当代语言学,2007(4)。
297.ВЗдемъянков的解释论及解释论制导下的文本计算,当代语言学,2007(4)。
298.Α.Ε.Κибрик的语言类型学研究,当代语言学,2007(4)。
299.顾介鑫:转换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复合词研究,外语研究,2007(6)。
300.蔡冰,余光武:英语插入语句法研究述评,外语研究,2007(6)。
301.丁建新:体裁分析的传统与前沿,外语研究,2007(6)。
302.辛斌:批语语篇分析的社会和认知取向,外语研究,2007(6)。
303.黄碧蓉:幽默话语“花园路径现象”的关联论阐释,外语研究,2007(6)。
304.束定芳:认知语言学的新动向——第二届英国认知语言学大会侧记,外语研究,2007(6)。
305.季锋:《比喻性语言的跨文化和跨语言研究》述评,外语研究,2007(6)。
306.张天伟:认知与文化研究的新视角——兼评《文化中的隐喻:普遍性与变异性》,外语研究,2007(6)。

二、外语教学与研究
1.王莉,梁茂成:学习者口语语料自动词性赋码的信度研究,外语教学,2007(4)。
2.邓鹂鸣,王香云:背诵式语言输入对中国学生二语写作能力发展的有效性研究,外语教学,2007(4)。
3.黄瑞红:中国英语学习者形容词增强语的语义韵研究,外语教学,2007(4)。
4.彭艳虹:中国际法0年外语教学研究综述,外语教学,2007(4)。
5.文秋芳:“作文内容”的构念效度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 5的尝试,外语研究,2007(3)。
6.史正永,陈开顺:隐性/显性注意区分及其语言学意义,外语研究,2007(3)。
7.孙鸣:我国英语交际法教学之若干问题再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8.宫伟:日语高年级听说课中影视教材的导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9.于兰:初任期外语教师的教学总是研究:生存关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10.彭世勇:英语本科生跨文化敏感多层面间相关系数对比,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1.陈声威:产出性练习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2.咸修斌,陈晓丽:关于大学英语师生课堂教学活动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3.王佳灵:学习者性格特征与外语学习的关系调查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4.陈纪梁,施雅俐:文章类型和考题类型对二语阅读理解测试成绩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5.王海贞:基于评分过程证据的英语专业四级口试效度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6.周光磊,蔡金亭:二语习得研究中的语法判断方法,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7.杨诎人:粤方言区日语学习者的塞音持阻时长听辨实验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8.谭晓云:教学对话中提问预设的认知适度,修辞学习,2007(4)。
19.孟建安:修辞教学应以语境为纲,修辞学习,2007(4)。
20.鞠玉梅:关于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1.陈潇潇,关兴华:计算机素养与英语学习动机对网络英语学习行为的影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英语学习动机和行为模式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2.张迅:论英语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3.曲桂贤:语篇、语境与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4.戴劲:输入方式、输入次数与语篇理解,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25.陈新体:任育新:中国高水平英语学习者重述标记语使用考察,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26.徐锦芬,李斑斑:中外籍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调查与对比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27.顾卫星:“读书自觉进行”——许国璋早年英语学习轨迹,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28.徐彩华,刘芳,冯丽萍:留学生汉字形误识别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29.王茂林: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浅析,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30.王尧美: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4)。
31.鞠玉梅: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基础的语言学导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2.张红玲,刘云波:从网络外语教学研究现状看网络外语教学研究的学科框架,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3.陈冰冰:远程教育教学交互理论对外语网络教学的启示,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4.曹火群: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之整合模式,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5.张艳红,程东元: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6.陈亚轩,陈坚林:网络自主学习成绩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7.高彬,柴明  :试论会议口译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相关课程设置——欧洲会议口译硕士核心课程分析,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8.徐娟,史艳岚:论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课程整合,外语电化教学,2007(4)。
39.刘森林: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智能目标,外语电化教学,2007(4)。
40.于夕真: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的研究与博客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外语电化教学,2007(4)。
41.王天发,杨军燕,王勇,张辉:影响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的因素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2.周凤芹,赵滨,莫珺:生词注释及意向性对英语阅读中词汇习得的作用,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3.王栋:叙事探究——外语教师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4.翟丽霞,刘文菊,李志远:英语听力教学中图式的有效激活与补充,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5.李世令,刘亚非:浅谈英美原版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6.张萍,郭红梅:大学英语作文反馈的必要性及方式,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7.郭晓宁: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勇力的调查与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8.高丽萍: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看英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9.王凌: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冒险,山东外语教学,2007(4)。
50.陈黎:高校专业课学术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培养探讨,山东外语教学,2007(4)。
51.栾述文,史闽瑞,刘艳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成人外语培训的启示,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2.刘倩:对我国英语教学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3.高翠玉:多样化听写策略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4.梁爱民,高虹: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研究,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5.楼中平:跨文化交际框架下的动态语言教学,山东外语教学,2007(3)。
56.常俊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实施效果的定性研究——用英语开设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影响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57.邓杰,朱小舟:英语听力学习在线质量评估与辅助决策研究——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58.李忠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与对策,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69.朱玉山:隐性语法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写作型任务设计,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60.史逢阳:基于CLEC语料库动/名搭配错误探究词汇教学,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1.李志:策略融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实验研究,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2.谭晓晨,董荣月:任务类型和语言水平对英语专业大学生口语准确性和复杂性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63.谢华:熟悉度、透明度和语境对英语学习者理解习语的影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64.王晓燕:英语学习者会话修补年龄差异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65.张光军:对中国学生韩语学习中听力难现象的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66.张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过渡语形式的调查与分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67.李光梅,周流溪:高级英语课程中校对与改错能力培养模式探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68.海春花: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多情景与单一情景阅读策略对比,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69.齐红,符祝芹: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70.王小萍:英语口语网络教学模式探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71.李洁莉:大学英语大班化教学中合作学习可行性的实证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72.朱爱萍:试论英语阅读理解监控能力及其提高,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73.杨永林,杨慧,胡来红:魅力求职信函写作——来自清华大学“论文发表与学术写作”课堂的研究报告,外语教学,2007(5)。
74.汪顺玉,刘世英: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人文知识部分测验效度分析,外语教学,2007(5)。
75.覃成强:论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一项基于认知调查和课堂观察的研究,外语教学,2007(5)。
76.邓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外语教学,2007(5)。
77.励哲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调查,外语教学,2007(5)。
78.薛荣:从经典测试理论到项目反应理论:谈语言测试的两种数学模型,外语研究,2007(4)。
79.胡美馨:言语行为语用意识培养在综合英语教材听实现,外语研究,2007(4)。
80.丛滋杭:用外语思维抑或是互构式思维,外语研究,2007(4)。
81.余国良:文献引用行为中批判性思维的个案研究,外语学刊,2007(5)。
82.杨烈祥, 阳志清:外显知识在语法习得中的认知作用,外语学刊,2007(5)。
83.熊锟: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外语学刊,2007(5)。
84.朱玉梅: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外语学刊,2007(5)。
85.高四霞:论语音能力在大学英语教与学中的地位,外语学刊,2007(5)。
86.苏筱玲:论外语自主学习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87.张显平:构建语料库存促进英美文学教学改革,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88.刘向政:语篇教学与审美同构,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89.段玲琍:语用能力的可教性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90.邹琼: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水平测试模式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91.杨学云:英语听力训练时效研究——“高频少时”、“化整为零”英语听力训练模式试验,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92.宋玮,马建桂: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探索,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93.辜向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特征——兼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94.王骏,李丹:论外语教学认知法的困境与出路,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95.王瑛: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其认知发生,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96.邱明明,寮菲: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焦虑感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97.李晓:词汇量、词汇深度知识与语言综合能力关系之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98.吴建设,郎建国,党群:词汇附带习得与“投入量假设”,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99.夏全胜,石锋:中国学生西班牙语元音发音中迁移现象实验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100.陈坚林:大学英语教材的现状与改革——第五代教材研发构想,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101.杨燕锋:时间状语对英语过渡语中一般过去时使用的影响——基于口语语料的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102.许家金、许宗瑞: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中的互动话语词块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103.戴曼纯:二语习得研究的生成语法新范式——中介语特征理论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104.郑玉琪,陈美华:试论“后方法”时代的英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105.傅玲芳,杨坚定:基于网络多媒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自学习能力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106.戴曼纯,柴奕:二语功能语类习得研究——关于中国学生英语陈述性导句词的调查,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107.刘学惠,钱薇薇:协商互与即时输出:课堂语言学习探微,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108.陈建生:外语教学理论的几点反思——来自教学实践中的内省,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109.王艳:自主学习中的行为与成效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110.俞燕明:中介语对比分析法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11.贾光茂:语法习得问题对语用习得都适用吗——评Rose提出的语用教学问题?,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12.李乃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个案研究:“122”模式,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13.周杏英:大学生跨文化敏感水平测评,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14.杨大平,李存:图式理论、宏观结构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互补作用,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15.周永秀: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反思,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16.姜君丽:互动式英语泛读教学模式试验报告,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17.胡学文:中国学生英语双宾构式的习得——一项语料库存对比研究,外语研究,2007(5)。
118.胡庭山,郭庆:心理评价机制与二语阅读过程中的认知住处处理交互关系,外语研究,2007(5)。
119.王瑛:中国外语学习者在阅读中的猜词过程探析,外语研究,2007(5)。
120.余国良:文献引用行为中批判性思维的个案研究,外语学刊,2007(5)。
121.杨烈祥,阳志清:外显知识在语法习得中的认知作用,外语学刊,2007(5)。
122.熊锟:心理词汇的表征与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外语学刊,2007(5)。
123.朱玉梅:语言学习中的自主学习,外语学刊,2007(5)。
124.高四霞:论语音能力在大学英语教与学中的地位,外语学刊,2007(5)。
125.陈国华,熊文新:英语学习词典机辅编写系统的设计原则与实现,外语电化教学学,2007(5)。
126.王立非:计算机辅助建模方法及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27.楚向群,刘采敏:高级英语词汇自主学习的语料库存方法,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28.梁茂成,文秋芳:国外作文自动评分系统评述及启示,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29.葛诗利,陈潇潇:国外自动作文评分技术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0.马俊波:M-learning外语教学的对接:从CALL到MALL,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1.谈言玲,严华: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2.黄芳: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的新模式探讨,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3.袁小陆:交互式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4.朱青菊:综合互动型网络多媒体英语课件开发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5.李孟华,杨跃:大学英语教学的网络环境之建构,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6.周杰:互联网搜索引擎辅助翻译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7.程杰:口语考试数字化的背景分析及方案实施初探,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8.张俊:科技新闻英语的修辞技法及应用初探,外语电化教学,2007(5)。
139.王克非,秦洪武,王海霞:双语对应语料库存翻译教学平台的应用初探,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0.程晓堂,裘晶: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一项基于语料库存的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1.李亮:英语语料库存检索工具的设计理论及其深层化,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2.黄俊红,范云,黄萍:双语平行语料库存对齐技术述评,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3.谢萍:Speech Analyzer在英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4.高强,尹伟:语法与篇章阅读理解关系的多维探索——一项其于SPSS软件的实证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5.徐江:基于电影对白真实语料的会话分析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6.张海森,窦卫霖,黄荣怀:其于QQ网络平台的实时在线英语口语教学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7.张滟,罗林泉:基于“语篇能力”培养的综合英语多媒体课件模型设计,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8.王磊:“《圣经》欣赏”多媒体课程建设刍议,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49.章国英,胡继岳,李平,等:基于网络技术的外语老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及挑战,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50.刘萍,秦军: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指导、监督与管理,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51.李琳琳,高鹏:网络外语教学模式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网络在线教学系统现状调查,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52.周天豪:关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材个性化的探讨,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53.姜菲,董洪学:寓教于乐,内外兼修——《计算机与英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述评,外语电化教学,2007(6)。
154.戴炜栋,张雪梅: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教学的反思,外语界,2007(4)。
155.杨盈,庄思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外语界,2007(4)。
156.吕乐,戴炜华:教学研究: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关系,外语界,2007(4)。
157.彭元玲:论FLT的学科教学知识,外语界,2007(4)。
158.王艳: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外语界,2007(4)。
159.莫锦国: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刍议,外语界,2007(4)。
160.骆爱凤,叶张煌:高校在职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情况调查与研究,外语界,2007(4)。
161,高云峰,李小光:近十年我国高校外语教师教育研究文献评析,外语界,2007(4)。
162.张雁玲:校本教研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外语界,2007(4)。
163.辛枝、吴凝:教师赋权增能理论对促进教师发展的理论意义,外语界,2007(4)。
164.蔡基刚: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新大纲目标定位修正及其意义,外语界,2007(4)。
165.郑新民:新加坡英语教学改革窥探——Phyllis Chew教授访谈录,外语界,2007(4)。
166.王俊菊:二语写作认知心理过程研究评述,外语界,2007(5)。
167.戚亚军,唐丽娟:语篇生成的认知操作模型假说——二语写作教学的认知心理学视角,外语界,2007(5)。
168.朱甫道:在整体语言教学观下实施“以写促说”的模式——一项基于行动研究的探讨,外语界,2007(5)。
169.韩宝成,赵鹏:高校学生英语作文自我评估与教师评估对比研究,外语界,2007(5)。
170.王林海、孙宁:教师评语类型对学生作文修改类型的影响,外语界,2007(5)。
171.葛诗利、陈潇潇:中国EFL学习者自动作文评分探索,外语界,2007(5)。
172.梁文霞、朱立霞:国外二语课堂实证研究20年述评,外语界,2007(5)。
173.韩刚、李庆:外语课堂教学的内容分析,外语界,2007(5)。
174.郑佩芸:形式协商的多视角研究和思考,外语界,2007(5)。
175.李华:从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看国内教师话语的研究,外语界,2007(5)。
176.贾爱武:我国外语教育政策新战略思考,外语界,2007(5)。
177.周双:从关联理论角度试析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78.刘国辉:动词名化的两性特征:动词性与名词性共存表征及其理据,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79.汤斌:广告语篇中的名词化研究,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0.王家明:英语专业学和一的目标倾向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1.孔文,李清华:关于EFL课堂中中教师提问的对比研究,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2.许保芳,袁风识,李涛:从TEM4看外语学习者单项技能的性别差异,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3.国防:住处性英文摘要主位推进规律及主位结构特征的研究,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4.龚晓斌:英语写作教学:优化的同伴反馈,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5.蒋红红:民俗文化翻译探索,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6.程春梅:对“语料驱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国外外语教学,2007(3)。
187.吴诗玉,胡文杰:汉语在大学英语学习者阅读中的作用,国外外语教学,2007(4)。
189.何周春,陈文存,龚彦知:语言错误与语言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国外外语教学,2007(4)。
190.高霞:朗读评分方案评析及设计,国外外语教学,2007(4)。
191.李俊儒:称赞语及其应答语对比研究,国外外语教学,2007(4)。
192.从词块能力看词汇深度习得中的“高原现象”,国外外语教学,2007(4)。
193.徐锦芬,唐芳:英语写作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元认知知识差异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94.马志刚:汉语接应代词的分布差异、中介语习得及其语言学本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95.闫嵘:外语篇章阅读理解的抑制及其个体差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96.张彬:英语学习者对英语短语动词的回避现象研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97.杨忠:培养技能  发展智能——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外语学刊,2007(6)。
198.曲晶,张丽: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迁移对比研究,外语学刊,2007(6)。
199.潘洞庭:文化意识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2007(6)。
200.史玮璇,李彩春: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外语学刊,2007(6)。
201.补爱华:语篇五步整体教学模式及其实证研究,外语学刊,2007(6)。
202.黄景,Phil Benson:第二语言教育的教师自主性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03.张慧琴:多媒体辅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探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04.倪春艳,刘晓晖:新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艺术魅力,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05.戴炜栋:第四届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思路,外语界,2007(6)。
206.束定芳、张逸岗: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的宝贵财富——《外语教育往事谈(第二辑)》编后,外语界,2007(6)。
207.高远:增强语法意识,加强语法教学——谈大学英语语法教学,外语界,2007(6)。
208.衡仁权:国外语法教学研究的最新发展综述,外语界,2007(6)。
209.陈伟、张柏然:教学功能突显与词黄范式演变,外语界,2007(6)。
210.李庆燊:对我国二语词汇习得实证研究现状的思考——基于9种外语类核心心期刊12年(1995-2006)的统计与分析,外语界,2007(6)。
211.赵平:传统教学模式下与多媒体教学模式下词汇呈现方式之比较,外语界,2007(6)。
212.钱晓霞:试论英语专业阅读课教学中学生文学能力的培养,外语界,2007(6)。
213.李天紫:论英语泛读教学的发展趋势,外语界,2007(6)。
214.张法科、赵婷:非语言性阅读障碍调查及课外阅读模式的构建,外语界,2007(6)。
215.黄源深:英语学习的功夫主要在于课外——英语教学谈之三,外语界,2007(6)。
216.秦秀白:继承传统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简介,外语界,2007(6)。
217.邹申:初探TEM8考试人文知识项目的标准参照属性,外语界,2007(6)。
218.戴曼纯,梁毅:中国学生的 英语存在句习得研究,外语研究,2007(6)。
219.郑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干扰——论“有”字句与“ある”句的场所对应关系,外语研究,2007(6)。
220.喻军,徐锦芬:培养大学生反思性英语学习的能力的实证研究,外语研究,2007(6)。
221.陈海涛,妖、尹富林:语篇信息结构认知对英汉翻译的影响,外语研究,2007(6)。
222.傅昌萍:语法范畴模糊性研究:对立面中和现象及其翻译,外语研究,2007(6)。

三、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教学
1.司显柱:言语行为框架•翻译过程•文学翻译,外语教学,2007(4)。
2.朱健平:“标准读者”观照下目的语文本与源语文本的关系,外语教学,2007(4)。
3.杨丽华:诗歌翻译中美感的移植与再现——以雪莱《哥》汉译为例,外语教学,2007(4)。
4.戴凡:从文化语境看语篇和语篇翻译,外语研究,2007(3)。
5.王一多:译作的美学取向——审美经验视角的接受理论,外语研究,2007(3)。
6.张传彪:语体翻译研究的一个误区,外语研究,2007(3)。
7.曾利沙:从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围化看语用翻译系统理论建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8.吴勇,郑树棠:论话语标记语WELL语用功能在英译汉中的再现,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9.黎土旺:文化取向与翻译策略——《浮生六记》两个英译本之比较,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10.赵春华:语法衔接在英汉互译中的差异与处理,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11.熊力游:简单句的隐性因果功能与翻译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12.马萧:翻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与关联重构,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3.于建平,岂丽涛:用评价理论分析《好了歌》的英译,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4.宋元康:论“借鉴”之于汉诗英译,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5.黄琼英:原型与翻译中叙事语篇的范围化——论鲁迅科学小说译作的叙事语篇范畴,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6.刘晓梅:目的论与汉英广告翻译,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17.许渊冲:英译《千家诗》序,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8.蒋跃,于群:英汉约数的比较与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19.张旭:“桃梨之争”的美学蕴涵——朱湘译诗中文化意象传递的现代诠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20.王英姿:说“译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21.宋学智,许钧:民国时期罗曼•罗兰的中国行,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2.曾剑平:人文社会科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3.黄勤:归化与异化相得益章——评张爱玲译《海上花列传》,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4.舒奇志:文化意象的互文性与文化意象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25.杨自检:再谈方法论——《翻译方法论》序,上海翻译,2007(3)。
26.林克难:从信达雅、看易写到模仿—借用—创新——必须重视实用翻译理论建设,上海翻译,2007(3)。
27.杨清平:应用翻译的规律与原则应当如何表述——评林克难教授“看易写”原则,上海翻译,2007(3)。
28.张健:英语新闻误译现象剖析,上海翻译,2007(3)。
29.傅敬民:法律英语名词化词语的汉译研究,上海翻译,2007(3)。
30.杨萍:数字式略语的文本功能特征及基本翻译原则,上海翻译,2007(3)。
31.冯长甫:金融英语翻译探讨,上海翻译,2007(3)。
32.杨先明,何明霞:图示理论与口译记忆能力训练,上海翻译,2007(3)。
33.刘育红,钟渝:运用思维推理,在口译实践中脱离原译话语外壳——兼评一期《对话》节目英译汉技巧,上海翻译,2007(3)。
34.何刚强:传统、特色、师资——本科翻译专业建设之我见,上海翻译,2007(3)。
35.黄海军,马可云:也谈美国主流英文媒体对中国特色词汇采取的翻译策略,上海翻译,2007(3)。
36.张顺生:“money-laundering”的由来,上海翻译,2007(3)。
37.吴春:FORBID用法译评,上海翻译,2007(3)。
38.张庆路:评几则英文佳译、范文和冠军译文的错误或瑕疵,上海翻译,2007(3)。
39.文军,胡庆洪:中国翻译史研究:回眸与前瞻,上海翻译,2007(3)。
40.韩子满:翻译批评的理性化——评杨晓荣著《翻译批评导论》,山东外语教学,2007(3)。
41.陈吉荣: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山东外语教学,2007(4)。
42.王林:文学翻译中语相层面文体风格的变形及其成因,山东外语教学,2007(4)。
43.薄振杰,孙迎春:国内关联翻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44.肖辉:汉语“得”字结构英译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45.曹明伦:文本目的——译者的翻译目的——兼评德国功能派的目的的论和意大利谚语“翻译即叛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46.张传彪:诗,必须用“心”译,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47.何德红:诠释学与翻译研究:理论梳理与问题反思,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48.胡翠娥:翻译与权力——五四期间文化激进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的翻译论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49.论翻译的目的与效果——读汉诗英译随感,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50.张瑞娥:多维视角下女性指称语的解读与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51.纪晓斌,申迎丽:对话翻译与小说人物形象的再现——兼评《傲慢与偏见》中三个中译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52.宋健飞,刘沁卉:译者、策略、译文:试论翻译批评应观照的对象——以君特•格拉斯《蟹行》汉译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53.陈大亮:针对翻译目的论的一种批判性反思——兼论文学翻译主体性的困境,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54.翟宗德:语用指示的翻译,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55.樊桂芳,姚兴安:目的论与译者的策略——兼论应用型翻译平行语料库存的建立,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56.胡卫平,章艳:翻译翻“异”乃译者职责,山东外语教学,2007(4)。
57.徐彬,郭红梅,国晓立:21世纪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山东外语教学,2007(4)。
58.方开瑞:甲午战争前后的社会文化语境与小说翻译,山东外语教学,2007(4)。
59.李林波:中国语言学模式翻译研究的发展历程回顾,外语教学,2007(5)。
60.秦建华,张思洁:译学研究中的语言悖论与文化悖论思辨,外语教学,2007(5)。
61.高圣兵,刘莺:欠额翻译与超额翻译的辩证,外语教学,2007(5)。
62.翟弘,蒋洪新:翻译中“回避策略”的多维思考,外语教学,2007(5)。
63.袁小陆:口译能力与口译测试有用性之关系研究,外语教学,2007(5)。
64.刘肖杉:《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外语教学,2007(5)。
65.王东风:从诗学的角度看被动语态变译的功能亏损——《简•爱》中的一个案例分析,外国语,2007(4)。
66.汤君:翻译伦理的理论审视,外国语,2007(4)。
67.Mona Baker: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 in the Academy,外国语,1007(5)。
68.Sara Laviosa: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Corpus-based Translation Studies,外国语,1007(5)。
69.胡开宝,吴勇,陶庆:语料库存与译学研究:趋势与问题——2007语料库存与译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语,1007(5)。
70.孙致礼:译者的职责,中国翻译,2007(4)。
71.黄海容:本雅明翻译观述评,中国翻译,2007(4)。
72.安妮•布赫寒文,杨森林译:翻译中的他异性:理论与实践概述,中国翻译,2007(4)。
73.王宏印:不屈的诗魂,不朽的译笔——纪念诗人翻译家查良铮逝世三十周年,中国翻译,2007(4)。
74.韩虎林:陈独秀的译事活动和译学见解,中国翻译,2007(4)。
75.王东志,王立弟:口译的质量与控制,中国翻译,2007(4)。
76.方开瑞:叙述学的文体学在小说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中国翻译,2007(4)。
77.宋健飞:德汉文学互译问题探析——以首届德汉、汉德文学翻译比赛为例,中国翻译,2007(4)。
78.薛宁地:从海上石油钻井专用词语的翻译谈英语词汇生动性的保留,中国翻译,2007(4)。
79.兰凤利:中医古典文献中“阴阳”的源流与翻译,中国翻译,2007(4)。
80.曹新宇:论戏剧翻译的动态表演性原则,中国翻译,2007(4)。
81.何刚强:文质颉颃,各领风骚——对《论语》两个海外著名英译本的技术评鉴,中国翻译,2007(4)。
82.文军,刘威: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口译教学的实验研究,中国翻译,2007(4)。
83.秦洪武,王克非:对应语料库存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理论依据和实施原则,中国翻译,2007(5)。
84.谭惠娟,余东:金针度人无定法——关于翻译教材的思考,中国翻译,2007(5)。
85.李红满:布迪厄翻译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中国翻译,2007(5)。
86.邢杰:译者“思维习惯”——描述翻译学研究新视角,中国翻译,2007(5)。
87.屠国元,李志奇:论译者的思维结构,中国翻译,2007(5)。
88.Bonnie S. McDougall: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Pleasure Principle,中国翻译,2007(5)。
89.   安妮•布赫塞文,杨森林译:翻译中的他异性:理论与实践概述(续),中国翻译,2007(5)。
90   巫和雄:《毛泽东选集》英译概述,中国翻译,2007(5)。
91.朱纯深:子之矛乎?子子盾乎?有关翻译研究学术话语弊病之我见,中国翻译,2007(5)。
92.李永毅:不诬作者•不负作者——评屠岸先生译著《英国历代诗歌选》,中国翻译,2007(5)。
93.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全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中国翻译,2007(5)。
94.郭建中:街道路牌书写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中国翻译,2007(5)。
95.杨全红:精“译”求精,推“城”出新——谈谈我国城市外宣用语及其英译,中国翻译,2007(5)。
96.顾维勇:商务英语复数形式词语的翻译,中国翻译,2007(5)。
97.高永伟:最新英语髦用语探源及翻译,中国翻译,2007(5)。
98.武光军:当代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进展、元评估及发展方向,外语研究,2007(4)。
99.张霄军:翻译质量量化评价研究综述,外语研究,2007(4)。
100.司显柱:系统功能语言学路向翻译研究述评,外语研究,2007(4)。
101.贾正传,张柏然:辩证系统视野中的翻译本质和特性,外语研究,2007(4)。
102.杨晓斌:公司网页英语文本误译评析,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03.韩琴:科技英语特点及其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04.邹宇:石油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05.洪宗海:构成“……化”三音节词的英译,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06.黄映秋:会展英语特点和译员培养,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07.魏长宏,张春柏:机器翻译的译后编辑,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08.肖维青:平行语料库与应用翻译研究,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09.李沛鸿,廖祥春:架起翻译与网络信息的桥梁,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0.朱宪超,华德荣:搜索引擎网络查询技巧,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1.范勇:电子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及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2.王英宏,吕世生:商务汉英翻译从句的运用技巧,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3.段梦敏:教学互动与口译能力培养,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4.黎士旺:语料库存与翻译教学,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5.帅林:跨学科口译理论研究在中国,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6.张梅岗:译学研究的认知——功能途径,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7.杨萍:连接图示结构的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8.江楠:药食同源——小议中医食疗的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19.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中国科技翻译,2007(3)。
120.关海鸥:语义模糊性理解与翻译策略研究,外语学刊,2007(5)。
121.蔡平:语用预设理论对翻译方法的解释,外语学刊,2007(5)。
122.马红,林建强:功能翻译理论与其翻译原则和方法,外语学刊,2007(5)。
123.王平:传神达意   重在理解——评毛泽东诗词中含“飞”字句式的英译,外语学刊,2007(5)。
124.刘文华:“名”的建构和解构:翻译名学辨,中国翻译,2007(6)。
125.安妮•布赫塞文,杨森林译:翻译中的他异性:理论与实践概述(续),中国翻译,2007(6)。
126.崔峰:翻译家鲁迅的“中间物”意识——以鲁迅是期翻译方式的变换为例,中国翻译,2007(6)。
127.贺莺:网络论坛与笔译实践教学研究,中国翻译,2007(6)。
128.汪榕培:《诗经》的英译——写 在“大中华文库”《诗经》即将出版之际,中国翻译,2007(6)。
129.张佩瑶:从“软实力”的角度自我剖析《中国翻译话语英译选集(上册)“从最早期到佛典翻译》的选、译、译、注,中国翻译,2007(6)。
130.谭卫国:英语隐喻的分类、理解与翻译,中国翻译,2007(6)。
131.刘法公:谈汉英隐喻翻译中的喻体意象转换,中国翻译,2007(6)。
132.叶子南:对翻译中“词性转换“的新认识,中国翻译,2007(6)。
133.李克兴:英语法律文本中主要情态动词的作用及其翻译,中国翻译,2007(6)。
134.于建平:基于功能翻译观分析科技论文翻译的若干问题,中国翻译,2007(6)。
135.邵有学:“枪手”英译探究,中国翻译,2007(6)。
136.桂清扬:跨文化传播意义上的经典译作——关于绿原《浮士德》译本的思考,中国翻译,2007(6)。
137.郭建中译注:英译汉:from Our Desting in Space(Isaac Asimov),中国翻译,2007(6)。
138.郭建中:翻译导读:科普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修养,中国翻译,2007(6)。
139.袁晓宁译:汉译英:促进文化发展  构建和谐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南京宣言,中国翻译,2007(6)。
140.袁晓宁,袁超:翻译导读:谈外宣英译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翻译,2007(6)。
141.张文英,孙玲莉:文化语境对科技英语翻译的制约,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2.李昌标:英语新词的汉译与语用关联,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3.方洪民,程式华:汉译英主语的选定,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4.刘晓峰:Catcher与“底座”——兼谈口译教学研究的新路向,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5.黄建凤,李雪:口译与演讲艺术,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6.鲁孝贤:机器翻译语义排歧的方法,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7.付建茹:现代住处工具在科技俄语翻译中的应用,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8.叶苗,朱植德:论对外招商引资项目英译的语用策略,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49.梁雪松,陈黎峰:信用证票据条件的解读与翻译,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50.刘建国:汉英口译教学:学生驾双词汇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51.李莉:科技翻译技巧教学的语篇视角,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52.于建平:元话语的语体特征及互动,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53.刘来栋: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54.曾元林:电脑英语缩略词探讨,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55.陈宏薇:苏珊•彼得里利的解释符号学翻译思想研究,上海翻译,2007(4)。
156.夏天:翻译中的语境重构——从“讹”说起,上海翻译,2007(4)。
157.丛滋杭:翻译的异功能论,上海翻译,2007(4)。
158.何庆机:国内功能派翻译理论研究述评,上海翻译,2007(4)。
159.李淑琴:中国大陆英汉商标翻译研究综述,上海翻译,2007(4)。
160.吴伟雄:跳出菜名译菜谱,食家了然最适度——从省长欢宴英女王菜谱的英译谈起,上海翻译,2007(4)。
161.张沉香,王小宁:科技术语的定名原则与译名的国际化,上海翻译,2007(4)。
162.贺学耘,谭晓丽:广告翻译:形式美与语用功能的再现,上海翻译,2007(4)。
163.黄慧,贾卉:建构主义翻译观下的外宣翻译——从“做可爱的上海人”的英译谈起,上海翻译,2007(4)。
164.黄建凤,宋亚菲:口译的怯场心理分析及对策,上海翻译,2007(4)。
165.王大伟:利用网络电脑功能提高翻译质量的探索——改进八级考试和翻译专业资格考试英译文的技术途径,上海翻译,2007(4)。
166.吴国良:INFORM用法译评,上海翻译,2007(4)。
167.官忠明:“形象工程”英译及其他,上海翻译,2007(4)。
168.包通法:汉数辞格文化和美学命题意义的翻译范式研究,上海翻译,2007(4)。
169.陈霞:从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需求看外译中翻译规范的重建,上海翻译,2007(4)。
170.周红民:美言可信,信言可美,上海翻译,2007(4)。
171.张智中:诗歌形式与汉诗英译,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72.顾晓庄,顾延龄:论汉诗英译与模糊词语,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73.朱响艳,杨炳钧:从接受美学看文学翻译的纯语言观,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74.吴莹:陌生化概念研究——陌生化在翻译领域中的运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75.张景华:叙事学对小说翻译批评的适用性及其拓展,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76.胡安江:翻译的本意——《枫桥夜泊》的五种汉学家译文研究,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77.许明:口译认知研究的心理学基础,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78.张振山,翟忠和:试析西班牙语过去分词结构在翻译中的灵活应用,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79.宋雷:从“翻译法律”到“法律翻译”——法律翻译主体“适格”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80.陈吉荣:解析胡适的翻译思想,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81.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翻译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82.黄勤: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译者主体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83.王克非,黄立波:语料库存翻译学的几个术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84.黄进,冯文坤:从《西游记》中“缘”的翻译现象看文本误读和文化迁移,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85.韩江洪:严复翻译与先秦汉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86.袁邦株,林长洋:翻译研究:目的论与规范论的结合,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87.章国军:当前我国译学建设中的几个根本问题刍议,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88.周文革:从字译与句译看《白鲸》Extract的译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98.董天,汤新兰:论文学翻译中的形象转换方法,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99.李悦:and语用意义与翻译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00.刘爱华,卢卫中:浓妆淡抹各相宜——诗词英译与情感“尺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01.李向东:国内口译论文的量与质:发展与问题,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02.周道凤,刘国辉:语法整合对句式翻译认知过程的阐释——以英语致使移动句式的汉译分析为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03.罗选民,徐莉娜:语义匹配与翻译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04.许钧,朱玉彬:中国翻译史研究及其方法初探——兼评五卷本《中国翻译通史》,205.李秀英,温柔新:。《汉书》在西方:译介与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06.张政,张卫晴:近代翻译文学之始——蠡勺居士及其《昕夕闲谈》,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07.崔永禄:试论中国经典文献外译的几个原则性问题,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08.张从益:翻译文化的本体功能思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09.杨晓军:基于语料库存翻译研究和译者教育,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10.伍小君:诗歌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兼评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的四种英译文,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11.吴莎,屠国元:论中国近代翻译选材瑟意识形态的关系(1840—1919),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12.尹富林:论概念整合模式下的翻译的主体间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13.胡翠娥:翻译研究与文化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14.何高大,陈水平:翻译——政治视野中的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对话,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15.隋荣谊,李锋平:翻译美学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16.高晓华:日语助动词“た”的多义性及其汉译,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17.马志刚:反省法对于同声传译研究适用性探析——兼论口译研究的学科独立性,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1)。
218.李建梅:典籍英译批评与译者主体研究——《前赤壁赋》英译两篇对比分析,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19.李燕敏:以功能派翻译理论解读商标翻译,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20.李德俊:语料库存的“代表性”问题及其对英汉翻译语料库存建设的启示,山东外语教学,2007(5)。
221.苏明阳:翻译记忆系统的现状及其启示,外语研究,2007(5)。
222.关海鸥:语义模糊性理解瑟翻译策略研究,外语学刊,2007(5)。
223.蔡平:语用预设理论对翻译方法的解释,外语学刊,2007(5)。
224.马红,林建强:功能翻译理论与其翻译原则和方法,外语学刊,2007(5)。
225.王平:传神达意  重在理解——评毛泽东诗词中含“飞”字句式的英译,外语学刊,2007(5)。
226.曹丹红,许钧:关于“文字释”的多重要维度,外国语,2007(6)。
227.陈吉荣,张小朋:论张爱玲女性主义翻译诗学的本土外策略,外国语,2007(6)。
228.钱宏:运用评价理论解释“不忠实”的翻译现象——香水广告翻译个案研究,外国语,2007(6)。
229.贺继宗,刘瑞强:从翻译效应学看《孙子兵法》的影响,语言与翻译,2007(3)
230.刘宁宁:“Google”中文译名的翻译功能观研究,语言与翻译,2007(3)
231.夏宁:论阐释学的翻译观,语言与翻译,2007(3)
232.田文军,胡汝昉:对等翻译理论在商标词翻译中的应用,语言与翻译,2007(4)
233.卢信朝:口译质量的基本标准与多重视角,语言与翻译,2007(4)
234.热娜•依明:浅谈翻译中的理解与表达,语言与翻译,2007(4)
235.张春柏,陈舒:汉英对比的翻译教学方法,国外外语教学,2007(4)。
236.陈冬纯:英汉商贸信函中的社交套语及其翻译原则,国外外语教学,2007(4)。
237.赵刚,姜亚军:中国译学研究的国际化——华人学者在国际翻译研究刊物上发展论文的调查及启示,国外外语教学,2007(4)。
238.彭长江:翻译的忠实:含义、预设与实质——为翻译的忠实辩护之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39.张传彪,黄荣生:文学语境与成语翻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40.黄进:文本误读和文化迁移——以《西游记》中“道”的翻译现象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84.蒋跃,陶梅:英汉医学论文讨论部分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外语学刊,2007(6)。
285.曹群英:顺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作用,外语学刊,2007(6)。
286.葛林,尹铁超:本杰明的秀明翻译观,外语学刊,2007(6)。
287.高圣兵:语言接触视域中的Logic中国形象,外语学刊,2007(6)。
288.王东风:文学翻译:寻找天才的标专——《爱情故事》译后,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89.文军,齐荣乐,赖甜:试论博物馆解说词适度摘择的基本模式,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90.杨文滢,余东:间离与搭建——论翻译的潜在价值,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291.王东风:时态推进的连贯功能与英汉翻译,外语研究,2007(6)。
292.周红民:论翻译中的“显化”现象,外语研究,2007(6)。
293.崔学新:选择与建构:从meme到“模因”,外语研究,2007(6)。
294.张筱松:对口译交际效度的辩证分析,外语研究,2007(6)。

四、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1.韩瑞祥:“自我中的历史”——评英格博格•巴赫曼的诗歌创作,外语教学,2007(4)。
2.李昌珂:时代的宣言——读巴赫曼诗集《被缓期的日子》和《大熊星的召唤》,外语教学,2007(4)。
3.聂军:巴赫曼的文学对话,外语教学,2007(4)。
4.刘文杰:巴赫曼作吕对战争的反思,外语教学,2007(4)。
5.张晏:浅析巴赫曼短篇小说《梦的交易》中“梦”的功能,外语教学,2007(4)。
6.杨建国:“动物”身上的人性——评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外语教学,2007(4)。
7.罗小云:震荡的余波——巴恩斯小说《十卷半世界》中的权力话语,外语研究,2007(3)。
8.唐岫敏:从环境美学看《弗拉狮传》,外语研究,2007(3)。
9.李怀波:马丁•伊登:爱默生式的个人主义者,外语研究,2007(3)。
10.蒲度戎:叶芝的象征主义与文学传统,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11.杨丽:《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忧患意识解读,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12.陶家俊:价值、性别和反认同政治——论斯匹瓦克的属下阶层理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13.张群:错置:错落但有序——亨利•米勒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解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14.尚必武,胡全生:语言游戏、叙事零散、拼贴——论《大大方方的输家》的后现代创作技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15.肖谊: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拼贴手法的作用及其叙事学意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16.苏忱:多丽丝•莱辛与当代伊德里斯•沙赫的苏菲主义哲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17.张玉莲:与动物同处于生物链条上的人——哈代“维塞克斯小说”中的生物决定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18.廖文玉:小说《序曲》的现代主义叙事策略探析,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19.张法:中西美学原理体系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20.杨晓莲:论圣•奥古斯丁的艺术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21.陈壮鹰:天堂的幻灭——解读席勒悲歌中的审美教育空想理论演变,四川外语学院学报,7007(4)。
22.段波:魔幻与现实交相辉映   传统与现代水乳交融——试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创作渊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23.李新梅: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只奇葩——莫斯科概念主义,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24.雷红珍,崔雅萍:《喧哗与骚动》中的神经症人格,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25.毛凌滢:文字与镜像——两种不同叙事魅力的《紫色》,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26.陈志杰:痛并“快乐”着——从历史的视角解读美国奴隶制下的黑人歌曲,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27.邵怡:花甲之年的禅思——解读汤亭亭《当诗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28.买琳燕:走近“成长小说”——“成长小说”概念初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29.朱望:论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社会化意义,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30.纪薇,赵晓彬:《罗斯记游》与高尔基的人学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31.陈戈:论洛特曼的文化互动理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32.裴晓睿:汉文学的介入与泰国古小说的生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33.殷企平:从《奥尔顿•洛克》中的麦凯之死说起,外国文学,2007(4)。
34.陈正发:澳大利亚土著文学创作中的政治,外国文学,2007(4)。
35.赵勇:萨特《什么是文学?》的一种解读,外国文学,2007(4)。
36.王逢振,石发林:小说的虚构性和模仿,外国文学,2007(4)。
37.陶家俊:论后殖民文学研究范式的嬗变,外国文学,2007(4)。
38.周颖:辨析解构关键词:“延异”与“寓言”,外国文学,2007(4)。
39.冯亚琳:歌德教育思想的再解读,外国文学,2007(4)。
40.梁展:布迪厄对《情感教育》的阅读,外国文学,2007(4)。
41.王炳钧等:历史与文化记忆,外国文学,2007(4)。
42.吴岳添:马克思义对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评论,2007(3)。
43.殷企平:阿诺德对消费文化的回应,外国文学评论,2007(3)。
44.罗世平:殖民(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建构,外国文学评论,2007(3)。
45.姜小卫:库切小说《耻》中的忏悔、宽恕与和解,外国文学评论,2007(3)。
46.但汉松:《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咒语和谜语,外国文学评论,2007(3)。
47.金冰:“维多利亚时代”的后现代重构——兼谈拜厄特的历史想象和现实观照,外国文学评论,2007(3)。
48.方杰:“社会喜剧”中的焦虑与渴望——论V. S. 奈保尔早期的小说创,外国文学评论,2007(3)。
49.《追忆似水年华》:形式创新及其两面性,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0.沈雁:贝克特戏剧的男女声二重唱——论《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快乐的日子》,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1.张弘:黑塞的“通向内在”之路与东方智慧,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2.张敏: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柔性戏剧观,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3.侯玮红:继承传统、多元发展——论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4.杨金才:《奥穆》的文化属性与种族意识,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5.刘戈:笛福和斯威夫特的“野蛮人”,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6.朱振武:爱伦•坡的效果美学论略,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7.代丽丹:“圣杯”追寻中的意义选择,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8.王志松:“直译文体”的汉语要素与书写的自觉——论横光利一的新感觉文体,外国文学评论,2007(3)。
59.张喜华:他者的眼光:贾斯汀•希尔中国题材作品中的文化冲突,山东外语教学,2007(4)。
60.毕凤珊,傅俊:英国当代戏剧与后现代主义,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61.陈璟霞:从“强暴”比喻看《草儿在歌唱》中的殖民意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2.郭巍:美国原住民文学研究在中国,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3.肖谊:论纳博科夫小说《洛丽塔》文学主题的电影不可拍摄性,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4)。
64.张新颖:抗争•束缚•屈从——《奇异的插曲》中的两性关系透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65.罗世平:论殖民主义文学临视,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66.李光贞:试析夏目漱石小说中的“明治精神”,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67.杜福兴:文学作品的交际与认知解读——兼析弗罗斯特的《熟悉黑夜》,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68.李明华:《伊豆舞女》的世界——永恒的“熏子”,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69.郑燕:《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一书中斯蒂芬的成长模式,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
70.张曼:戏仿经典:小说《玻璃山》的解构瑟重建解读,外语教学,2007(5)。
71.陈红,王敬民:乔纳森•卡勒文学符号观发微,外语教学,2007(5)。
72.薛小惠:《紫色》中的黑人女同性恋主义剖析,外语教学,2007(5)。
93.一幅地位驱动下的美国社会图景——评汤姆•沃尔夫小说《完美的人》,外语教学,2007(5)。
94.梁中贤:伊丽莎白•乔利人格符号意义解读,外国语,2007(4)。
94.汪小玲:论《洛丽塔》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外国语,2007(4)。
95.李维屏:现代主义精神的演示——论《尤利西斯》的人物描写艺术,外国语,2007(5)。
96.王炎:《魔山》中的“永恒轮回”,外国语,2007(5)。
97.肖美玲:穿越历史的隧道,仍不失迷人的光辉——爱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艺术特质,山东外语教学,2007(4)。
98.宋秀葵:理想自我的寂灭:——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威利•洛曼的悲剧,山东外语教学,2007(4)。
99.曹萍:英国文学中的鬼魂情结,山东外语教学,2007(4)。
100.张跃军,唐毅:心灵“回归”之旅——西奥多•罗特克诗歌的一种解读,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1.周建新:美国艾米莉•狄金森研究述评,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2.姜智芹:卡夫卡与中国,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3.李光贞:20世纪中日两国夏目漱石研究述评,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4.张晓昆:藏于琐碎与晦涩之下的深意——海明威《大双心河》解读,山东外语教学,2007(3)。
105.程爱民:论瓦尔登湖的生态学意义——纪念《瓦尔登湖》发表152周年,外语研究,2007(4)。
106.王和平,王婷:从跨文化交际光视角解读华裔小说《喜福会》,外语研究,2007(4)。
107.杨爱英:《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创作特色探析,外语研究,2007(4)。
108.史敏:论《宠儿》的文本建构与文化能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09.李文婕:脸谱化的恶魔与真正的英雄——试析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马基雅弗利主义,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10.脱剑鸣:在论争中成长的美国“新形式主义”诗歌,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11.陈勇:论乔治•奥威尔缅甸殖民生活的政治观,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5),
112.胡家峦:爱神的花园——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园林诗歌研究点滴,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13.陈小红:加里•斯奈德的本土意识,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14.尚必武:叙述聚焦研究的嬗变与态势,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15.杜武媛:新鸾的圣德太子信仰,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16.颜静意:无序中的有序——论《拉格泰姆时代》中的变形意象,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117.朱振武,王二磊: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与现代主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18.刘岩:从帕慕克获奖再看诺贝尔文学奖评选标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19.封金珂:《紫色》中的妇女主义新理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0.任虎军:诺曼•梅勒的性别观,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1.张建国:英国生态散文的璀璨明珠——赫德逊散文的生态意蕴管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2.庞好农:理查德•赖特笔下非洲裔美国人的他者身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3.江智利:论克里斯默斯在《八月之光》中的文化与文学功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4.蓝仁哲:莎士比亚与伊丽莎白复仇悲剧——兼论莎氏从《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至《哈姆莱特》的双重超越,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5.吴辉:As You Like It——莎士比亚:大众文化的回归,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6.亚晓江:理性的选择人性的阐释——从后殖民译论视角分析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因,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7.李伟民: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职权董尼》与女性主义视角,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5)。
128.方汉文:拉康后精神分析理论与克里斯特瓦的诗学话语,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29.戴桂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30.曾建湘:《走出非洲》:一部生态自传体小说的典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31.干敏,虞建华:《发条橙》与伯吉斯的宗教危机意识,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32.陈静:从“新小说”的角度看约翰•福尔斯的真实观——兼论《法国中尉的女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33.郑燕虹:论肯尼斯•雷克思罗斯悼亡诗风格的原型,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34.谢周:《大师和玛格丽特》的象征与神话叙述,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35.蒋倩:论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愚人、疯癫者及其他,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6)。
136.王刚:以英国为圆心的流散——评奈保尔的《河湾》与希尔的《黄河湾》,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37.刘一静:魏尔伦《秋歌》与戴望舒《雨巷》之比较,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38.芮小河,王秋丽:《占有:一个罗曼史》的互文性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39.王雅丽,丁礼明:找寻黑人女性自我:《外婆的日用家当》之“妇女主义”思考,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40.秦银国:后殖民小说叙述策略的内涵和效果——评英语作家V.S.奈保尔的小说创作,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41.李屹:西尔维亚•普拉斯的《晨歌》和《词词》——形式主义解读和翻译之二,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42.高庆选:人物的原创与作品的原创——评华盛顿•欧文的《睡谷的传说》,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43.胡强:西方康拉德政治三部曲研究述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144.陈王景霞:从《婴宁》英译文对比看如何传递原著的精髓,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45.田鹰:《查特莱夫人》的伦理学解读,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46.刘卓,马强:游走于虚构与现实间的叙事策略——汤亭亭《中国佬》的新历史主义解读,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47.鲍忠明:一言难尽——福克纳“黑人观”批评述评,山东外语教学,2007(5)。
148.方杰:创作•接受•批评——后殖民语境中的奈保尔,外语研究,2007(5)。
149.颜治强:商国反写的典范——阿契贝笔下的白人,外语研究,2007(5)。
150.朱安博:文化的批判与历史的重构——《耻》的流散文学解读,外语研究,2007(5)。
151.叶琳:论日本战后“社会派”文学家的文学创作,外语研究,2007(5)。
152.王煜婷:试论石川啄木短歌中的哭泣——以歌集《一把砂》为中心,外语研究,2007(5)。
153.郑体武,刘涛:略论勃洛克文学批语的特色,外国语,2007(6)。
154.Christine Hamm: Sigrid Undset’s Ida Elisabeth—a maternal melodrama? 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55.H. K.Riikonen: Outcast from Life’s Feast: Some Topoi of Loneliness in Scandinavian and Finnish Literature,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56.Birgitta Steene: Ingmar Bergman: From Rebel to Icon—A Reception Study,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55.吴笛:论庞德“在地铁车站”中的汉诗特性,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56.孙宏:“机械运转背后隐藏的力量”:薇拉•凯琴小说中的多元文化情结,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57.吴瑾瑾:历史延续性与道德责任的二维统一体——论沃伦作品中完整自我的塑造,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58.朱卫红:《多情客游记》与感伤主义小说的伦理价值,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59.朱红英《鲁滨逊漂流记》与西方乌托邦思想,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0.伍建华:《达洛卫夫人》现代叙事艺术特征之阐释,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1.陈静:《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存在主义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2.张广奎:论《傅科摆》的艾柯诠释学回证与诠释熵情,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3.王芳实:论《分成两半的子爵》中不平等的“善”“恶”对立,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4.郭木妻庆,潘志明:再析《我弥留之际》中的本德仑一家,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5.王欣,石坚:时间主题的空间形式:福克纳叙事的空间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6.冯文坤: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之时间主题,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7.刘建军:基督教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欧洲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8.张玉能:关于本雅明的“Aura”一词中译的思索,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69.杜娟,叶立文:论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新时期初中国大陆的传播,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70.曹顺庆:尹锡南:突破“中西中心主义”学术研究范式的新尝试——简评郁龙余等《中国印度诗学比较》,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71.沈去霞,张铁夫:中国国别文学研究学术史的范本——评陈建华等《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72.肖霞:英国小说研究的机关报成果——评蒋承勇《英国小说发展史》,外国文学研究,2007(5)。
173.周敏:对奈保尔《世间之路》的后现代解读,外国文学,2007(3)。
174.洪流:论哈荷 诗歌中的位置和空间意识,外国文学,2007(3)。
175.泽拥:欧洲游记文学在19世纪科学境遇中的“异化”,外国文学,2007(3)。
176.曾艳钰:当代美国黑人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作品中的历史再现,外国文学,2007(3)。
177.张喜华:英国当代作家希尔的中国题材创作,外国文学,2007(3)。
178.汪民安:尼采有生存美学,外国文学,2007(3)。
179.孙胜忠:质疑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唯文化批评”,外国文学,2007(3)。
180.曹雷雨:布莱希特的叙事剧理论再思考,外国文学,2007(3)。
181.陈兵:基督教文化传统、歌伦布与英国历险小说中的土著形象,外国文学,2007(3)。
182.刘进:论雷蒙德•威廉斯对英国现代文学的空间批评,外国文学,2007(3)。
183.金衡山:百年嬗变:《美国百合》听历史迷幻,外国文学,2007(5)。
184.董洪川:我国新时期庞德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外国文学,2007(5)。
185.叶隽:论卡夫卡的思想史意义,外国文学,2007(5)。
186.金冰:A.S.拜厄特新维多利亚小说中的达尔文主义,外国文学,2007(5)。
187.石平萍:美国华裔文学先驱水仙花,外国文学,2007(5)。
188.牟学苑:“反面乌托邦三部曲“中的性与爱,外国文学,2007(5)。
189.郭军:解读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们》,外国文学,2007(5)。
190.王旭峰:历史化与阿里夫•德里克的后殖民理论研究,外国文学,2007(5)。
191.张跣:试论萨义德关于流亡知识分子的理论,外国文学,2007(5)。
192.冯季庆:D.H.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的语义学研究,外国文学,2007(6)。
193.张鹤:试论《洛丽塔》的对话性因素,外国文学,2007(6)。
194.杨春:论《中国佬》对中国古典小说结构的戏仿,外国文学,2007(6)。
195.王理行:论美国华裔作家的姓名问题,外国文学,2007(6)。
196.王宁:文学研究疆界的扩展和经典的重构,外国文学,2007(6)。
197.侯传文:泰戈尔论诗的接受,外国文学,2007(6)。
198.王予霞:从唯美到后现代西方作家左倾情结探析,外国文学,2007(6)。
199.申昌英:评葆拉•马歇尔的《褐姑娘,褐砖房》,外国文学,2007(6)。
200.郑佰青:克拉丽莎的“战争”,外国文学,2007(6)。,外国文学,2007(6)。
201.程锡麟:西特林的思与忧——《洪堡的的礼物》主题试析,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2.李增,霍盛亚:假作真时真亦假——《达•芬奇密码》“逼真性”研究,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3.张琦:《傅科摆》与《达芬奇密码》——试论通俗小说界线之二,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4.刘辉:从《白雪公主》看巴塞尔姆解构文本意义的策略及意图,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5.曾艳钰:再现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种族与性别——评当代美国黑人后现代主义女作家歌劳莉亚•奈勒,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6.张廷亻全,:路易丝•厄德里克长篇小说叙事的后现代因素,——以《爱药》为例,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7.陈世丹:论《微暗的火》的互文性,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8.王睿:追踪美的线条:霍林赫斯知识分子观研究,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09.黄向辉:论《盲刺客》的结构艺术,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0.宋建飞,谢建文:幸存于幸存之中——小说《给未出生的孩子做安息祷告》的解析,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1.杨玲:《百年孤独》之后——评阿瓦德的《深谷幽城》,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2.沈琳:战后孤独而悲哀的灵魂之歌——井上靖诗集《北国》的主题分析,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3.陶家俊:世界性/世界化:后殖民文本政治论的两大根源,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4.聂薇:沿袭与超越——评奈保尔的小说《半生》,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5.姜涛:当代美国小说的新现实主义视域,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6.杜志卿:托妮•莫里森研究在中国,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17.刘国清:《乌鸦》入诗之谜与空白,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18.钱激扬:论卡里尔•邱吉尔在《优异女子》创作中的理论自觉意识,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19.张楠:《美的线条》中美的永恒与爱的诀别,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0.肖谊:论戴维•洛奇《天堂消息》的元小说叙事策略,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1.邹威华:后殖民语境中的文化表行征——斯图亚特•霍尔的族裔散居文化认同理论透视,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2.脱剑鸣:美国当代“新叙事诗”运动和戴那•乔亚的叙事创作,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3.郑燕虹:论《摩利支子情诗》中的佛教含义,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4.谭惠娟:拉尔夫•埃利森的第二部小《六月庆典》为何难产?,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5.孙万军:论品钦后现代作品中的“复魅”主题,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6.胡俊: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姐妹情谊,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7.赵文书:X一代华美小说简论,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8.方红:论《华女阿五》与《典型的美国佬》中不同的文化同化方式,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29.刘玉:美国印第安女性文学述评,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30.刘晓春:卡文纳长诗《大饥荒》中的反田园,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31.尹锐:澳大利亚华裔英语文学述评,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32.马利红:回归“游离”的矛盾书写——解读法国当代女作家安妮•埃尔诺的《一个女人》,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33.詹春花:论《我的名字叫红》叙事中的文化主题,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34.尚必武,胡全生:经典、后经典、后经典之后——试论叙事学的范畴与走向,当代外国文学,2007(3)。
235.吴岳添:马克思主义对法国现当代左翼文学的影响,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36.殷企平:阿诺德对消费文化的回应,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37.罗世平:殖民(主义)文学的主体性建构,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38.姜小卫:库切小说《耻》中的忏悔、宽恕与和解,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39.但汉松:《拍卖第四十九批》中的咒语和谜语,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0.金冰:“维多利亚时代”的后现代重构——兼谈拜厄特的历史想象和现实观照,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1.方杰:“社会喜剧”中的焦虑与渴望——论V.S.奈保尔早期的小说创作,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2.聂时佳:《追忆似水年华》:形式创新及其两面性,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3.沈雁:贝克特戏剧的男女声二重唱——论《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和《快乐的日子》,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4:张弘:黑塞的“通向内在”之路与东方智慧,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5.张敏:论田纳西•威廉斯的柔性戏剧观,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6.侯玮红:继承传统、多元发展——论当代俄罗斯现实主义小说,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7.杨金才:《奥穆》的文化属性与种族意识,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8.刘戈:笛福和斯威夫特的“野蛮人”,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49.朱振武:爱伦•坡的效果美学论略,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50.代丽丹:“圣怀”追寻中的意义选择,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51.王志松:“直译文体”的汉语要素与书面的自觉,外国文学评论,2007(3)。
252.周颖:“无边的”语境——解构症结再探,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53.魏燕:站在犹太传统和美国文化之间——艾尔弗雷德•卡津的文学批评思想述评,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54.徐畅:《乌鸫》:多重质疑下的“自我”和“意义”,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55.贾锟:安德列耶夫创作中的线性时间,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56.杜志卿,张燕:一个反抗规训权力的文本——重读《达洛卫夫人》,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57.张晓静:谁是马利纳?——论巴赫曼小说《马利纳》中的影子人结构,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58.李尚宏:“错觉”与“真相”——重读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59.刘玉宇:爱米丽的“同谋”,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0.梁中贤:“生存”的符号意义——评伊丽莎白•乔利《克莱蒙特大街的报纸》,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1.耿幼壮:奥古斯丁的“自画像”——作为文学自传的《忏悔录》,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2.刘风山:疯阗,反抗 的疯癫——解码吉尔曼和普拉斯的疯癫叙事者形象,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3.张变革:陀思妥耶夫斯基后期创作中精神化景物描写,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4.李会芳:沃波尔的《奥特郎托城堡》及其文化意味,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5.周阅:川端康成《竹叶舟》的中国文学渊源,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6.隽雪艳:句题和歌:翻译•改写•创作,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7.胡星亮:布莱希特在中国的影响与误读,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8.段枫:库切研究的走向及展望,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69.周小进:澳大利亚文坛对基尼利的接受与批评,外国文学评论,2007(4)。
270.胡家峦:秩序与和谐: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园林意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71.舒伟:走进托尔金的“奇境”世界——从《论童话故事》解读托尔金的童话诗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72.刘立辉,王江:时间意义的生成机制——《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叙事时间,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73.贺安芳:契诃夫戏剧的生态思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74.温华:萨义德与汤林森关于“文化帝国主义”的讨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75.尹湘玲:20世纪缅甸短篇小说的流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276.Mary Helen Washington: Lloyd Brown: Lighting a Match to Kerosene,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77. James Smethurst: Kitchenettc Correlatives: African American Neo-Modernism, the Popular Front, and the Emergence of a Black Literary Avant-garde in the `940s and 1950s,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78. William J. Maxwell: Unfree Love: Claude McKay’s Lyric Interruptus,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79.张铁夫:论希金的世界性,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0.高荣国:时代与个性:论冈察洛夫《悬崖》创作中的矛盾性,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1.赵晓彬:“家”与“伪家”:《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两种对立的精神世界,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2.张卫中:苏联文学与40—70年代中国作家的农村想象,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3.李公昭:《满洲里候选人》与洗脑——从冷战妄想到反恐妄想,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4.谭惠娟:论拉尔夫•埃利森对神话仪式中黑白二元对立的解构,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5.邵璐:跨文化交际中模糊话语的留存与磨蚀——以《达•芬奇密码》为例,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6.欧阳灿灿:论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7.苏欲晓:罪与救赎:霍桑《红字》的基督教伦理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8.魏兰: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中的男性主体意识——从赵健秀的“关羽情结”谈起,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89.王松林:葛春萍:论《间谍》的反讽及其道德批判,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90.张介明:现代视野中的乔治•莫尔——解读《伊丝特•沃特斯》,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91.王远年:易卜生的文学创作与海盗精神的张扬,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92.李永毅:卡图卢斯《歌集》第一首与古罗马的诗歌革命,外国文学研究,2007(4)。
293.Clare Bradford: Postcolonial Bildungsroman: Indigenous Subjects and Identiy-Formation,外国文学研究,2007(6)。
294.Jane Mattisson: Understanding the Adult World Through Literature: Anne of Green Gables , Anne of Avonlea and A Complicated Kindness,外国文学研究,2007(6)。
295.  芮渝萍,范谊:认知发展:成长小说的叙事动力,外国文学研究,2007(6)。
296.陆建德:互文性、信仰及其他——读大江健三郎《别了!我的书》,外国文学研究,2007(6)。
297.孟昭毅: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成因考论,外国文学研究,2007(6)。
298.尹锡南:梵语诗学的现代运用,外国文学研究,2007(6)。
299.户思社:东西文化视觉中的杜拉斯,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0.姜秋霞,郭来福:多元系统中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的互动——一项基于胡适、郭沫若作品分析的描述性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1.邹建军:从分离到融合:《通灵女孩》中的三个伦理维度,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2.苏晖,陈兰薰:“文化幻象”与“文化实体”之间——金斯伯格诗中的中国观,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3.黄铁池:追寻“希望之乡”——菲利普•罗斯后现代实验小说《反生活》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4.袁雪生:身份隐喻背后的生存悖论——读菲得普•罗斯的《人性的污秽》,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5.王晖:二元文本的艺术张力——诺曼•梅勒《夜幕下的大军》的叙事伦理分析,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6.刘兮颖:《更多的人死于心碎》中的“对话”哲学,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7.陈红:论劳伦斯的诗歌“蛇”与蛇形象,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8.杨建:乔伊斯论“艺术家”,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09.胡振明:多重矛盾中的“美德楷模”——《帕梅拉》中的对话性,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10.吴学平:论王尔德喜剧人物的独创性,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11.刘茂生,方红:《莎乐美》: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12.卢雄飞:20世纪美国诗歌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启示,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13.周昕:从第58届美国国家图书奖看美国的读书热点,外国文学研究,2007(6)。
314.方文开:霍桑与浪漫主义反讽,外语研究,2007(6)。
315.章汝雯:从《秀拉》看托尼•莫里森的女权主义观点,外语研究,2007(6)。
316,李宏:康拉德的白人女性观,外语研究,2007(6)。
317.蔡斌,李小娟:从二元对立结构看达洛卫夫人的“自我现实化”,外语研究,2007(6)。
318.谢志宇,马安东:家庭:从解体到建构——解读《厨房》和《满月》,外语研究,2007(6)。

五、修辞学研究
1.屈承熹:语法与修辞之间(下)——“同义异形”的篇章语法学意义,修辞学习,2007(4)。
2.刘亚猛:修辞与当代西方史学论争,修辞学习,2007(4)。
3.骆琳:汉语量词搭配中隐喻意义的构建,修辞学习,2007(4)。
4.韩玉强,刘宾:汉语空间隐喻时间中的“前”、“后”认知,修辞学习,2007(4)。
6.张玉芳:基于西方修辞学的外交演讲解读之研究,修辞学习,2007(4)。
7.袁影: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研究:格局与走向,修辞学习,2007(4)。
8.梁丹丹:会话中的口误性紧接重复,修辞学习,2007(4)。
9.许钟宁:语篇建模修辞,修辞学习,2007(4)。
10.齐沪扬,蔡俊杰:“烧煮”类动词与中国烹调文化,修辞学习,2007(4)。
11.《红楼梦》会话中的称呼语,修辞学习,2007(4)。
12.杨柳:关于近体诗“黏对”的定义,修辞学习,2007(4)。
13.侯昌硕:隐喻与词语的移用,修辞学习,2007(4)。
14.张会森:从语体到言语体裁,修辞学习,2007(5)。
15.高长江:修辞学的哲学灵光,修辞学习,2007(5)。
16.,修辞学习,2007(5)。
17.温科学:当代西方修辞受众研究,修辞学习,2007(5)。
18.穆从军:对比修辞研究发展四十年综述,修辞学习,2007(5)。
19.汪建峰:西方修辞与西方的中国形象塑造,修辞学习,2007(5)。
20.杨玉玲:认知凸现性和带“有”的相关格式,修辞学习,2007(5)。
21.苏向红:试论修辞方法对当代汉语新造词语的作用,修辞学习,2007(5)。
22.宗守云“一MM”与“—M—M”的语义语用差异,修辞学习,2007(5)。
23.许钟宁:语篇变模修辞,修辞学习,2007(5)。
24.方清明:论“喂”的音义分化,修辞学习,2007(5)。
25.吴先文:汉语韵律中的内韵,修辞学习,2007(5)。
26.郭其智,袁晖:公文语体语言中的修辞格探析,修辞学习,2007(5)。
27.郭辉,李景新:合典:典故使用的复杂形式,修辞学习,2007(5)。
28.刁晏斌:现代汉语修辞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修辞学习,2007(5)。
29.王哲,胡胜:钱钟书双关论的修辞史研究方法论意义,修辞学习,2007(5)。
30.潘世松: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语体意识的思考,修辞学习,2007(5)。
31.陈之芥:论教学语言的创新,修辞学习,2007(5)。
32.常月华:“拼”族词“拼生活”和“血拼”,修辞学习,2007(5)。
33.徐时仪:也说“吊诡”,修辞学习,2007(5)。
34.王洁:研究生“补议”——与典丽玮老师商榷,修辞学习,2007(5)。
35.董育宁:新闻评论语篇的语用标记语,修辞学习,2007(5)。
36.程国煜:“仿句”略谈,修辞学习,2007(5)。
37.方梅:语体动因对句法的塑造,修辞学习,2007(6)。
38.丁全国:语体构成成分研究,修辞学习,2007(6)。
39.何刚:论言语文化行为,修辞学习,2007(6)。
40.柴改英,张翠梅:从修辞学定义管窥西方新修辞学的特点和发展动态,修辞学习,2007(6)。
41.孙自挥:科学语篇的可证性,修辞学习,2007(6)。
42.李胜梅:倒装句:修辞学和语法学的分歧,修辞学习,2007(6)。
43.刘春卉:“异质性”的类型与比喻句的三种结构模式,修辞学习,2007(6)。
44.郭焰坤:汉语修辞史研究方法: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修辞学习,2007(6)。
45.刘敬林:“放二四”、“二四”的修辞理据及确义,修辞学习,2007(6)。
46.赵燕华:“报料”的语义弹性及“爆料”,修辞学习,2007(6)。
47.杨荣华:“狂”类词新兴用法中的程度量级差异考察,修辞学习,2007(6)。
48.郝立新:“不A不B”四字格成语中A与B的语义关系及八修辞作用,修辞学习,2007(6)。
49.邱洪瑞:再谈语义与诗歌节拍的关系——复马德强先生,修辞学习,2007(6)。
50.冒志祥,侯吉永:谈古代进谏类公文的说服修辞,修辞学习,2007(6)。

六、英汉语对比研究
1.陈家旭: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7)。
2.王小伦:中西自然审美观照方式与旨趣比较,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3.任龙波:英汉双及物构式比较,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4.李晓燕,李光群:英汉象形文字的应用与翻译,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2)。
5.陈洁,傅玲:俄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
6.唐青叶,李东阳:汉英语气系统对比分析与翻译,上海翻译,2007(3)。
7.曾方本:语言公差和工作英语概念下的中国英语变体,上海翻译,2007(3)。
8.何明珠:英语无灵主语句与汉式英语,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9.温金海:汉英前置主位的比较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10.袁周敏,朱跃:中美大学生抱怨策略对比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七、书评、书讯
1.雨风:《语体风格认知与解读》出版,修辞学习,2007(4)。
2.木木:《修辞结构成分与语篇结构类型》出版,修辞学习,2007(4)。
3.潘正文:论《弗农•上帝•利特尔》的艺术特色,外国文学,2007(4)。
4.文军主编:《中国翻译技巧研究百年回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上海翻译,2007(3)。
5.林敦来,林允清:《语用学》(2007)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6.牛瑞英:《福建文化理论与第二语言发展的起源》(2006)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7.张美芳,钱宏:《翻译与冲突——叙述性阐释》(2006)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
8.王洪涛:西学与国学融会贯通   研究与鉴赏相辅相成——《文学翻译批评论稿》评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9)。
9.余言:《会话分析概要》出版,修辞学习,2007(5)。
10.王强:科学的思辨  哲学的批判——《语言学的哲学批判》评介,外语教学,2007(5)。
11.耿强:一幅中国外国文学翻译史的全景图——评查明建、谢天振合著的《中国际法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中国翻译,2007(4)。
12.韩子满:西方翻译研究的转向与进展——评《翻译研究的多重转向》,中国翻译,2007(5)。
13.张莹:翻译学科世纪末的转向——评期奈尔-霍恩比的新书《翻译研究的转向——新范式还是新视角》,中国翻译,2007(6)。
14.吴迪龙,李海军:《英汉—汉英应用翻译教程》介评,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5.张光明,杨淑华:评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中国科技翻译,2007(4)。
16.龙婷,栾奇:从郎文《实用英语惯用语词典》研究条目编纂理论,上海翻译,2007(4)。
17.刘金龙:至真至善   务求实用——《实用译者指南》(第四修订版)评介,上海翻译,2007(4)。
18.周有光:《汉语拼音•文化津梁》序言,修辞学习,2007(6)。
19.于广元:汉语辞格史研究的突破——评《中国修辞史》的辞格研究,修辞学习,2007(6)。
20.华濮:《郑子瑜传稿》近日出版,修辞学习,2007(6)。
21.F.Coulmas著,杨林秀述评:《社会语言学——说话者选择研究》述评,当代语言学,2007(3)。
22.P.Culicover,R. Jackendoff著,余小强,邹颖娟述评:《更简句法》介绍,当代语言学,2007(3)。
23.黄忠廉:小说全译的宏观探索——《叙事类型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读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4)。
24.李福印,张炜炜:挑战George Lakoff——《隐喻、转喻及体验哲学:挑战认知语义学》介绍,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5.王振华:语篇研究新视野——《语篇研究——跨越小句的意义》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5)。
26.尉万传:《词汇化与语言演变》述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7.廖巧云:语用学研究的新范式——《民族语用学》评介,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8.王扬帆:《英译汉教程》简评,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0)。
29.王敏:对比语言学学科建设的新发展——《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评介,外语研究,2007(5)。
30宋志平:《翻译适应选择论》:一部简约创新之作,外语研究,2007(5)。
31.李尚杰:翻译评估的一个探索——评《从文学翻译到翻译文学》,外语研究,2007(5)。
32.郝雁南:《美英报刊阅读教程(高级本)》评介,外语研究,2007(5)。
33.贾冠杰:脑科学研究与右脑外语教学观——《第二语言教学——右脑观》评析与讨论,外语界,2007(4)。
34.王慧:一本出色的英国散文教材——评黄源深主编的《英国散文选读》(修订版),外语界,2007(4)。
35.李清华:英语写作评估理论的新突破——《(重新)简述为教与学的写作评估》述评,外语界,2007(5)。
36.李兵:《演化音系学——语音模式的产生》介评,现代外语,2007(3)。
37.高原:《认知语言学导论》介评,现代外语,2007(3)。
38.杨增成:《书面语篇的世界——语类研究视角》评介,现代外语,2007(3)。
39.杨军:《声调与语调音系学》介评,现代外语,2007(4)。
40.金莉:评杰拉丁•布鲁克斯的小说《马奇》,现代外语,2007(4)。
41.赵国新:文学批评与知识分子的社会使用,外国文学,2007(3)。
42.张国龙:评《朗读者》,外国文学,2007(5)。
43.霍士富:评大江健三郎新作《别了,我的书!》,外国文学,2007(6)。
44.郭国良,吴蓓:在艺术与生命交汇处——试论翁达杰的最新力作《分界》,当代外国文学,2007(4)。
45.陈浪:德里达思想对翻译研究的影响——戴维斯的《解构主义与翻译》评介,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
46.李赐林:一部具有重要创新意义的外国文学教材——评吴元迈主编的《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2007(4)。
47.李定清:一项体创新品 格的学术工程——评聂珍钊的《英语诗歌形式导论》,外国文学研究,2007(4)。
48.苏晖,溪云:美国诗歌百年回顾与反思——20世纪美国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4)。
49.罗良功:走向世界的美国诗人兰斯顿•休斯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外国文学研究,2007(4)。
50.钟翔:《绿原文集》(6卷本)出版,外国文学研究,2007(4)。
 

 
热点推荐
温家宝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英汉对照)
“微心理”你懂多少?
制胜必看:职场女性应该具备的五种魅力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数据大揭秘
国家公务员面试考生备考时必做三件事
2010年新年感恩与祝福FLASH祝贺新年快乐!
大中华区总裁孙振耀退休感言
全国校园网主页汇总
大一新生英语学习规划书
我们这个时代的尴尬(中英对照)
新概念英语第四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文本及mp3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文本及听力下载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最近更新
教给孩子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让你心静的75句经典语录,让我们学着安静
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汇总
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绿色生活》
2013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我最重要的妹妹
2013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汇总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关工委:《英语惯
福建高考今天16时“放榜” 各批次切线或
2013陕西高考分数线:文科一本540理科一本
福建2013年高考各批次控制分数线
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汇总
一个人不成熟的五个特征
福建省2013年下半年心理咨询师报名时间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