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自考 > 历届试题 > 浏览正文
2003年10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06-06-12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
  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基本内容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功能作用
  C、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实践基础【】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
  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6、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
  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
  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

  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

  8、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   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
  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

  10、列宁指出:“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定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其荒谬在于违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的原则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1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1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
  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

  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感性认识 —— 理性认识 —— 感性认识  B、实践 —— 认识 —— 实践
  C、感觉 —— 知觉 —— 表象        D、概念 —— 判断 —— 推理【】

  1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1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文化传统  D、生产方式【】

  18、一个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组成。这里的生产者是指
  A、绿色植物   B、食草动物
  C、食肉动物   D、各种菌类【】

  19、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
  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

  20、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生物学、道德、宗教     B、逻辑学、哲学、道德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   D、政治思想、哲学、宗教【】

  21、政体问题说的是
  A、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一党执政还是多党共同执政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

  22、“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
  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4、“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A、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下列各项正确揭示科学的本质的是
  A、科学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知识   B、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C、科学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D、科学是各种知识的总和【】

  2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因素是
  A、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高低【】

  2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交往概念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C、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

  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人的
  A、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   B、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一般价值和特殊价值   D、潜在价值和现实价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3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的有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

  33、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一面是利,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一面是弊,给我国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挑战。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我们必须兴利除弊,抓住机遇,化解风险。从哲学上看,这说明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
  E、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34、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思想的有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C、利害相生,祸福相因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机关算尽,反害自身【】

  35、1958年,我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主要吃害虫。所以,后来我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现在我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从哲学上看,这件事说明了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B、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D、对事物的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E、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36、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风俗习惯  D、生产方式
  E、国家政权【】

  37、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有
  A、原始社会  B、渔猎社会
  C、农业社会  D、工业社会
  E、信息社会【】

  38、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
  A、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B、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不断增加资本和人力的投入,扩大企业规模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
  E、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3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有
  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实现社会更替的途径
  D、阶级斗争是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E、阶级斗争是解决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

  40、下列各项决定和影响人的价值实现的因素有
  A、个人自身的主观条件  B、个人的命运
  C、个人所遇到的机遇   D、社会发展状况
  E、社会实践形式【】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41、42小题各7分,第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表现。

  42、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44、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本大题满分共24分)在第45、46、47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47题无效。

  45、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人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

  试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46、运用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性,说明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47、用社会进步及其衡量标准的原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2003年10月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完全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主要考查哲学基本问题中两个衡量标准。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内容。对“第一性”问题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惟一标准。BCD不符题意,皆排除。
  【答案】选A。

  2、【解析】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特点和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使自己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是它的理论品质。
  【答案】选C。

  3、【解析】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A研究的是现象,B研究的是具体过程,C研究具体的是心理过程。皆排除。
  【答案】选D。

  4、【解析】主要考查意识对物质反作用。题干的例子是先计划后施工,这是意识目的性、计划性体现,是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一种表现。AB判断错误,C不符题意。
  【答案】选D。

  5、【解析】主要考查关于意识本质问题的错误观点。意识是人脑的功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一种错误是夸大意识主观特征,是唯心主义。另外一种错误是混淆物质和意识界限,把意识产生混为猪肝分泌胆汁,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ABC皆排除。
  【答案】选D。

  6、【解析】主要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受者,运动是物质根本的属性。据此排除DCB。
  【答案】选A。

  7、【解析】主要考查世界物质统一性的问题。大千世界纷繁复杂,有没有共同的本原?如果有是什么?这是唯物论的问题。DCB皆为辩证法的问题,不是本原的问题。故排除。
  【答案】选A。

  8、【解析】这是实际联系原理的问题,主要考查联系的特点。一棵树的直接价值是三百美元,而间接价值是二十万美元,这种算法体现了事物之间的间接联系,是联系多样性的表现。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解析】考查矛盾的有关属性问题。矛盾有多方面的属性,但是最基本的属性就是斗争性和同一性。ACD都不是基本属性,故排除。
  【答案】选B。

  10、【解析】主要考查矛盾特殊性的实践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体现一个药方只治一种病,就是不同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A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选B。

  11、【解析】主要考查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有关问题。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夸大前进性,否认曲折性是直线论,夸大曲折性,否认前进性是循环论。AB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2、【解析】主要考查现象和本质关系问题。现象和本质关系表明:所有现象都表现本质,所有本质都通过现象体现。真象、假象都是现象都表现本质。区别是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
  【答案】选A。

  13、【解析】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题干中对文盲的界定,表明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选C。

  14、【解析】主要考查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其中最基本的实践形式是生产实践,即农民插秧。D是基本的实践形式,AB是其他的实践形式。故排除。
  【答案】选C。

  15、【解析】主要考查认识过程及其规律。一个完整的认识,可理解为认识的二次飞跃。即实践、认识、实践。完成认识二次飞跃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ACD皆为干扰项。
  【答案】选B。

  16、【解析】主要考查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有关知识。题干表明,理论不能穷尽真理,表明真理是可以扩展可以深化的。说明真理具有不确定性、具有相对性。ABC是关于真理的其他性质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7、【解析】社会历史基本原理表明: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
  【答案】选D。

  18、【解析】考查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系统由四个方面组成,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选A。

  19、【解析】主要考查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组成的经济关系。可理解为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故排除DCB。
  【答案】选A。

  20、【解析】主要考查社会意识分类的有关知识。是否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可用是否有阶级性进行衡量。A项中的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没有阶级性。B项中的逻辑学没有阶级性。C项中的语言学没有阶级性。故全排除。只有D中的三项都有阶级性都属于意识形态范围。
  【答案】选D。

  21、【解析】主要考查国体和政体的有关知识。国体和政体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国家的阶级内容和政权的表现形式。ABD选项都涉及国体的有关问题,故全排除。
  【答案】选C。

  22、【解析】主要考查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规律的有关知识。题干表明人类历史的发展也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也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这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答案】选D。

  23、【解析】主要考查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有两对基本矛盾,分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答案】选C。

  24、【解析】主要考查评价杰出人物的基本观点。题干中表明,每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出现都是时代的需要,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作用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是正确的历史观。DCB是错误的判断。
  【答案】选A。

  25、【解析】主要考查科学的概念。科学定义之一是“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A项是科学的产生,C项是科学的作用,D项是知识的集合,都不是科学的本质,故排除。
  【答案】选B。

  26、【解析】主要考查科学的社会制约性知识。科学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科学发展的基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据此可排除BCD。
  【答案】选A。

  27、【解析】考查交往的概念。交往概念可以理解为四方面,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8、【解析】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基础,但从根本上讲人之所以是人,不在于自然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
  【答案】选D。

  29、【解析】考查关于人的价值有关知识。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也就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前者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后者是社会对个人的肯定。故排除ACD。
  【答案】选B。

  30、【解析】考查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认为,自由仅仅是、也只能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据此排除ABD。
  【答案】选C。

  二、多项选择题

  31、【解析】主要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二者的关系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对世界观有影响。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D为干扰项。
  【答案】选ABE。

  32、【解析】考查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AB项是意识的产生,基础是物质。CD项是意识的本质,体现了对物质的依赖。E项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的制约,也体现了对物质的依赖。
  【答案】选ABCDE。

  33、【解析】主要考查矛盾的不平衡性有关知识。题干事例体现了矛盾主次两个方面的不平衡,利大于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支配作用。两者可以转化,主观能动性起重要作用。DE不属于矛盾的有关问题,可排除。
  【答案】选ABC。

  34、【解析】考查矛盾基本属性之间的关系。“相生”、“相形”、“相因”、“相成”都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思想。E原为害别人,现转为害己,体现了矛盾转化。故全选。
  【答案】选ABCDE。

  35、【解析】主要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和认识的辩证过程。题干所列的事例,是只看到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间接联系,说明联系有多样性。对麻雀认识的不断深化,从片面到全面,说明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答案】选ABCDE。

  36、【解析】主要考查社会存在的概念。社会存在就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答案】选ABD。

  37、【解析】考查社会形态更替的有关知识。社会技术形态是以生产力水平及经济结构划分的,由于工具的不同经济结构依次表现为渔牧、农业、工业、信息社会的序列。A为经济社会形态,故排除。
  【答案】选BCDE。

  38、【解析】考查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新思路。根据十六大报告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的精神。C判断错误,D为科教兴国内容,故排除。
  【答案】选ABE。

  39【解析】考查阶级斗争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表现为在社会发展的质变过程中可使社会制度更替,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在社会量变过程中能使统治阶级做出让步实行改良手段。B为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CDE。

  40、【解析】主要考查个人价值袜同的条件。个人价值的实现要有个人的条件和机遇,但是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由此所决定的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性。B判断错误。
  【答案】选ACDE。

  三、简答题

  41、简述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的表现。

  【解析】先回答什么是人民群众的概念,再回答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决定作用三方面表面。
  【答案】(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物质前提。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创造的源泉;再次,人民群众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到另一个社会形态的质变,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或革命才能实现。

  42、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解析】可简述人与动物的区别和意义。
  【答案】(1)人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自己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动物只能利用自己的生理器官获取自然界现成的物质资料。
  (2)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活动没有社会性。
  (3)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
  (4)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

  4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
  【解析】可回答两方面的内容。列宁关于物质的范畴,再答出三方面的意义。
  【答案】(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这个定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指出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4、简述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解析】可回答三方面的问题。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
  【答案】(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中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2)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某些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深化。

  四、论述题

  45、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又具有良好的医疗设备和必要的药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负责任、医术不高的庸医,又缺少必备的医疗条件,病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的医生,无论用什么灵丹妙药,病人也不会有再生的可能。
试结合这种情况,说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解析】这是实际联系理论的类型题。实际例子要与理论部分对号,说明为什么。然后阐述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原理。
  【答案】(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生命垂危的病人之所以能起死回生,是因为他的机体还有再生的根据。
  (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生命垂危的病人,遇到两种不同的医生和好坏不同的医疗条件,就会造成起死回生和命丧黄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病人病入膏肓,机体内部失去再生的根据,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和多么良好的医疗条件,都不能使病人再生。
  (4)既然内因和外因在事物的发展中都起作用,所以在观察事物时,要把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内因,又不忽视外因。

  46、运用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理,说明我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解析】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类型题。原理部分要简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原理的内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在精神文明方面超越领先。
  【答案】(1)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有两种表现:
  第一,从历史的纵向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代来看,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可能较低;相反,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阶段,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较高。
  第二,从社会的横向即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相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某些社会意识形式的发展水平却超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虽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有先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有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作指导,因而在思想领域的某些方面可以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可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7、用社会进步及其衡量标准的原理,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解析】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类型题。原理部分是社会进步的概念及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志。原理与实际的结合点是全面进步的观点。
  【答案】(1)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合乎规律的前进运动,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2)社会进步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的。既有经济的、政治的,又有道德的、文化的。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社会进步的基本形式和基本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热点推荐
外国语学院专用“外语沙龙视频聊天室”
南京大学CSSCI来源核心期刊目录(2008~2
法国总统萨科奇清华大学演讲法语全文
奥巴马胜选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2008年5月人事部二级笔译原文及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
翻译的双刃剑—— 从一篇开幕式致辞的英译
由一句祝酒词的翻译到词汇的联想意义冲突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钱永键希望更多中国年轻人投身基础理论研
最近更新
雅思高分法则:逐项分析、择机突破
如何让雅思写作和口语表达更流利
雅思口语与作文备考误区
社科院预计年底150万大学生难找工作
保障性住房正被地方篡改和歪曲
伊索寓言简介及故事精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
中国人的五大理财误区
杨澜亿万财富背后的故事(图)
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一览表(2008)
2009我省高中课改后的高考高招方案
福建08年7月起自考合格证书可网络打印
科学高效的英语高考复习教学策略
2009年全国英语高考教学研讨会综述
2008各国留学新政策:带给你更多选择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