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 | 中考 | 高考 | 自考 | 成教 | 考研 | 外语考试 | 资格考试 | 英语教学 | 学生习作 | 论文写作 | 信息服务 | 下载中心 | 知心港湾
| 英语 | 语文 | 英语 | 动态 | 成考 | 英语 | 职称外语 | 教师资格 | 大学英语 | 写作指南 | 本科论文 | 招聘就业 | 听力 MP3 | 网络精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考研 > 最新消息 > 浏览正文
2006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与解读
www.hrexam.com   更新时间:2006-02-27 点击: 【字体: 】 加入收藏 关闭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质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C)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二章辩证法唯物论部分的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恩格斯指出,辩证哲学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针对市场环境快速变化,美国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葛洛夫指出: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后来,人们常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这里讲的变化是指运动,不变是指静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此题的正确选项是C。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是物质,世界上既有变(运动),又有不变(静止),变与不变的对立是相对的即它们可以相互转化,故A、B、D是错误选项。
     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A)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过这句话。他说:从主体方面来看: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A是正确选项。B、C、D的观点错误,也就是错误选项。
    3.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D)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四章认识论部分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温家宝所引用的话来自汉代政论家王充的《论衡》,其意是说,是否漏雨,在屋宇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老百姓的评说最重要。显然是说人民群众通过实践获得的经验(评说)对判断政府工作的得失是十分重要的。此题A、B、C选项观点错误,不选,只能选D项。D项把直接经验等同于实践的看法来自(《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第33页),但严格说来,直接经验属于认识,不能等同于实践,同毛泽东的《实践论》中的观点并不符合。
    4.“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解读:本题是考查哲学第五章关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原理的应用,属间接性试题。“民以食为天”,说明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去从事其他的一切活动。所以,本题A项正确。B、C、D项观点错误。因为历史的基础是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决定人的本质的是社会关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
    5.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A、 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 80万,400% (D)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第4章,“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本题属于基本概念考查,具体讲,是考查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这两个概念,考查方式是通过数字计算引导考生理解基本概念,但并不需要死记硬背。2004年的单选第12题(考查劳动收入这一概念)和2005年的单选第6题(考查固定资本的物质磨损这一概念)都有这一特点。本题作为数字计算题其思考和计算的过程如下:
    ①年剩余价值量:M=v.m′.n=(100万×1/5)×4次=80万 (这里要注意题干中讲的m′=100%这一条件)
    ②年剩余价值率:M′=v.m′.n/ v= m′.n=100%×4次=400%
    6.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其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渡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业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割给商业部门 (A)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第3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是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中的重要理论点和知识点,但并不是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在考研当中的常考点,本题是围绕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考查。商业资本并不创造剩余价值,但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职能资本,也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是通过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之间的资本转移实现的。因此,答案是A。本题的考查目的在于引导考生理解市场机制如何配置资源,如何实现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以及资本家的剥削实质。本题考查方式还在于引导考生重在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对于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复习,考生应始终明白一条:死记硬背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复习方法。
    7.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合伙制 D、公司制 (D)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第6章“构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也是近几年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考查热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因此,答案是D。
    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用这副对联形象地讽刺了
    A、主观主义的学风      B、宗派主义的党风
    C、党八股的文风        D、官僚主义的作风 (A)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党的建设中关于延安整风的中心内容——反对主观主义问题。延安整风的内容包括A、B、C三项,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这副对联引自毛泽东所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19日)的讲话。毛泽东以此对联讽刺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只知背诵马恩列斯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他们都凭主观,忽视客观事物的存在,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根本对立的。
    9.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着两个联盟。其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
    A、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B、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等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
    C、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 (B)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关于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联盟,即B、D项,其中主要的是B项。
    10.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再加上土地广大,其结果是
    A、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B、封建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 显然的优势
    C、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D、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C)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国情与特点问题。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由于中国是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试题中A、B、C、D均为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其中示范教材中把C项称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基本国情与特点。
    11.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核心是正确处理好
    A、积累与消费关系 B、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C、速度与效益关系 D、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C)
    解读:本题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的内容,考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核心是要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这一知识点的出处,来自1995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观点。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是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讲话中的一个重要关系。故选项C是正确的,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这一考题贯彻和体现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精神。
    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在各项创新中处于先导地位的是
    A、科技创新 B、制度创新 C、文化创新 D、理论创新 (D)
    解读:本题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三章的内容,考查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基本要求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创新。有关创新的观点出自中共十六大报告:“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故选项D是正确的。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对于此题只要是懂得哲学中关于精神、意识、理论的先导作用的道理就会做对此题。这一考题贯彻和体现了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着力自主创新”的精神。
    1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D)
    解读: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和第八章的内容的综合,运用哲学的矛盾同一性观点理解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本题属于理解的灵活发挥试题。回答此题,运用哲学观点使用正选法和排谬法,就可以确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属于形式、手段而都不是目的、基础、目标、内容,故A、B、C属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只有D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
    1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做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比“十五”期末降低
    A、10﹪左右 B、20﹪左右 C、30﹪左右 D、40﹪左右 (B)
    解读: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试题,出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七大目标中的第二项目标,即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故B项是正确的。
    15.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
    A、800元 B、1200元 C、1600元 D、2000元 (C)
    解读:本题是形势与政策试题。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个人所得税法有两处修改,其中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16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时,对“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的附注作了相应的修改,这就是说,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正式或由过去的800元提高至1600元。另一处修改是加强了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故C项正确。
    16.2005年5月底6月初,欧盟成员国法国和荷兰先后全民公决中以多数票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这一事件说明 A、欧盟已失去其吸引力 B、法、荷两国民众对欧洲一体化建设现状不满 C、法、荷两国将退出欧盟 D、《欧盟宪法条约》与欧洲一体化进程背道而驰 (B)
    解读:本题是形势与政策试题。2005年5月底到6月初,《欧盟宪法条约》被法国、荷兰的全民公决先后否决,并不意味着欧盟已失去吸引力,法、荷两国也不会因此退出欧盟,也不能说这件事与欧洲一体化背道而驰。所以只能选B项。此题属灵活应用试题,采用排谬法,排除A、C、D项即可做对。
 
    二 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B、C、D)
    解读:本题是2006年大纲的新增考点,考查哲学第二章唯物论部分的实践观,属直接性试题,考记忆。选项B、C、D正确,A选项与试题的要求无关。
    18.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A、C、D)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六章唯物史观中社会规律及其特点的理解,属间接性试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马克思所说的社会运动的“自然规律”,是指社会也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即也是合规律的,因而,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客观的、不可超越。但人们可以探索到社会规律,并利用它来“缩短和减轻”新的社会形态产生的痛苦,这又说明人的自觉选择、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所以,A、C、D项正确。B项错误,因为选项中包含的自然界演变过程是自觉的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观点应是自发的。
    19.据报载,北京市XX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B、C、D)
    解读:本题是2006年新增考点,考查哲学第五章唯物史观中有关文明与文化的关系问题。文明专指人类活动的积极成果,文化则包括人类活动的一切成果,两者是有区别的,故A项错误。B、C、D项分别讲到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都是正确选项。此题虽然也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但主要还是考记忆能力,属直接性试题。
    20、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了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有人这样评价他:“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丛飞的行为表明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B、C)
    解读:本题考查哲学第七章唯物史观中人的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观点的应用。A、D项是错误观点,不选。B、C项观点正确,并符合题意,是正确选项。
    21.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实现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是
    A、资本循环   B、资本积聚    C、资本周转   D、资本集中 (B、D)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第3章“资本的积聚和集中”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概念考查。是政治经济学重要的常考点,这是因为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在我们社会主义企业中都存在,因而具有现实性。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一般要以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而实现单个(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因此,答案是B、D。
    2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 (A、B、C)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第3章“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个方面。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点,也是考研复习的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但是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作为多选题这一考查方式在近10年来的考研当中并不多见,考的相对比较多的是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二战后的新发展和变化,仅从这一角度讲,本题相对比较偏和冷。D选项是错误观点,不选;其他三项A、B、C是正确观点,正确选项。本题考查记忆。
    2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A、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B、按劳分配中的劳动量按照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来计量
    C、按劳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A、D)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按劳分配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是政治经济学重要的常考点,也是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近几年来的考查热点。近几年来不断考查按劳分配方面的问题,其现实原因是: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继续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A、D选项是特点,B、C不是特点,故选A、D项。
    2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有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产业政策   D、收入政策 (A、B、C、D)
    解读:本题考查的是第6章“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一知识点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考查,是政治经济学的常考点。本题具体考查的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相对而言,本题比较直白和简单。这道题的现实着眼点在于: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推动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通过产业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生产力布局合理化,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通过收入政策,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
    25.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C、D)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关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关于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的重要著作。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1935年—1945年)得到多方面展开和系统总结而得到成熟。《新民主主义论》发表于1940年,《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所作的报告,故可选C、D两项。至于A、B两项是毛泽东思想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撰写的文献,故可排除。本课程考试中经常会涉及毛泽东的重要著作的内容,考生要加以重视。
    26.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保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A、B、D)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的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明确提出了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即“依靠贫民、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其中土地改革的主要的和直接的任务,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赞成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迅速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并非提倡绝对平均主义。土地改革的另一个任务,是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保有比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为高的土地量。民主革命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即指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私有,而非归国家所有,故A、B、D为正确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因为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之为阶级,而不是地主个人,因此,对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把它们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本题有一定难度,专业性很强。
    2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A、B、D)
    解读: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概论》中第四章关于新中国成立的标志问题。中华人同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了基本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国从此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故A、B、D均是正确答案。C则完全可以排除,因为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才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C)
    解读: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章的内容,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试题来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故选项A、C属正确选项,而B、D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不选。
    29.“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 (B、C)
    解读: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的内容,考查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理论的观点,出自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故B、C是正确选项,A、D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
此题是对2000年、2001年相关考题的近似重复。
    3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的主要方式有
    A、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管理国家和参政议政
    B、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派成员到对方担任领导职务
    C、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
    36、新中国成立前夕,朱德在全国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私人资本主义企中的职工,他们在经济上还没有获得完全解放,他们还受着资本家的剥削,这种剥削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只能够受到限制,而不能够消灭”;为了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还必须“在现阶段自觉地忍受资本家之一定限度以内的剥削。”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 新中国成立,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5分)
    (2) 既然如此,为什么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分)
 
    答案要点:
   (1)新中国成立,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为什么私人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职工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5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既确立了社会主义因素的领导地位,又允许非社会主义因素,包括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允许资本家在一定程度内的剥削,对安排工人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具有积极意义,符合工人阶级根本的长远利益。(5分)
   (2)既然如此,为什么从1953年开始又要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分)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和部分资本家破坏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表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5分)
解读:中共对资本主义与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问题,这历来是《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认识与政策问题。此题同当前强调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关,体现党中央的精神。
    问题(1)的回答应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出发,可从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方面,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成立,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另一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是五种经济成分并存,我国对民族资产阶级仍采取保护政策,因为它对国民经济的恢复、生产力的发展、国计民生及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仍然有积极作用。既然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就必须还要忍受资本家的剥削存在,只是这种剥削要受到限制。
    问题(2)则要求回答1953年——1956年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的原因。这要从过渡时期总路线着手。具体地说,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唯利是图的本性也暴露无遗,必然要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提到日程上来。此外,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也是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采取“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如果考生再能写些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就会更加完善。
    37、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答案要点: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5分)
    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2分)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3分) (注:如果考生就社会保障内容的某一两点深入展开分析,可酌情给分。)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关系。(5分)
    社会保障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2分)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3分)
    解读:本题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七章和第六章的内容,考查社会保障同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的密切关系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使用说明分析的方法分别回答两问。
    回答第(1)问需要回答:①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②社会保障的含义与意义;③以人为本的含义;④两者关系的结论。
    回答第(2)问需要回答:①社会保障的作用;②公平正义的含义;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对公平正义的作用。
    这一试题充分体现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2006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新增考试点。因此关于社会保障体现的内容主要在这一课程中阐述,所以,也可以说这一试题是两门课程的综合试题。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2005年X月X日下午,XX大学学生王文、李波、张彬在自习室相遇。王文:哎,你们注意没有,这两天,胡锦涛主席去北美访问,随行的居然有70多家像海尔集团这样的企业“大腕”。上次加拿大总理访华,来了277家企业,360多人。领导人出访,带这么多企业代表干什么?
    李波:这有什么新鲜!当年克林顿一上台不就宣布在世界上推销美国产品是他的责任吗?韩国更绝,居然要求所有的外交官都要成为韩国商品的推销员。
    张彬:所以啊!EADS1的老总跟德国总理施罗德访华,拿到了价值13亿美元的合同,包括23架空中客车,还有为北京奥运提供的安保系统。
    李波:施罗德有什么办法?国内经济不景气,他可以用这些订单来证明自己还是有海外营销能力的嘛。现在领导人出访可不能只谈友谊,经济合作程度是考察领导人出访成果的一个主要指标。
    王文:难怪欧盟不顾美国反对,要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看来也是出于经济利益考虑。
    张彬: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这么激烈,要保护本国利益,又不能损害别国利盖,难啊。看来各国外交都得为经济“打工”。
    李波:有位外交家不是说,50年前,如果大使讲经济会被认为是笑柄,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冷战期间,国与国的较量,军事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靠什么?还不是靠经济与技术!
    王文:看来,世界真的变了。
    注1:指欧洲航空防务及航天公司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 他们正在讨论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种什么样的变化?(4分)
   (2) 为什么“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6分)
    答案要点:
   (1)他们正在讨论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种什么样的变化?(4分)
他们讨论的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领域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即:经济技术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经济成为外交的主要内容。各国把发展经济放在优先考虑位置,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成为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之一,外交不仅服务于政治,而且要为经济服务。(4分)。
   (2)为什么“现在的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6分)
    “现在的大使如果不懂经济更会成为笑柄”正是反映了国际形势变化下外交工作的新要求。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加深,通过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要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成为各国外交关注的主要内容,大使不懂经济不行;(2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国家生存与安全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下,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上升,为本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成为各国外交面对的重要课题;(2分);冷战的教训使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强盛衰败最终起作用的是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与技术水平,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解读:本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关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以及第二章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的综合性内容。
    问题1涉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根据本题材料,应回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科技为先导的,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等知识点的内容。
    问题2涉及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应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长这个观点出发加以阐述,经济外交日益兴盛,在这种背景下,现在大使如果不懂经济自然就会被视为笑柄。
    选做Ⅱ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下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寻找出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4分)
   (2) 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6分)
    答案要点:
   (1)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三重困境。(4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用整体的观点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2分)结构图所呈现的正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人口的增长需要有足够的经济规模来承受,而经济规模的扩大将消耗更多的资源,特别是能源、水资源的消耗将大规模增加,从而导致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失衡。(2分)(注:如果考生根据图中箭头所示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也可。)
   (2)分析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6分)
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在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2分)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方式,使经济的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持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承载力相互协调关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体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理念;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和资源状况相协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分)
    解读:本题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综合性的内容,集中于全球性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普遍联系的原理,全球化经济问题、可持续性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和谐世界等知识点,考生只要运用这些相关的理论观点,结合材料的内容加以分析阐述,自可得到满意的答案。
    问题(1)只要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出发阐述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要因素(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即可。
    问题(2)关于人类发展走出三重困境的战略选择自然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这里,只要讲清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中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讲话中有关中央精神的内容加以阐述即可。

 
热点推荐
外国语学院专用“外语沙龙视频聊天室”
南京大学CSSCI来源核心期刊目录(2008~2
法国总统萨科奇清华大学演讲法语全文
奥巴马胜选演讲稿(中英文对照)
2008年5月人事部二级笔译原文及参考答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
翻译的双刃剑—— 从一篇开幕式致辞的英译
由一句祝酒词的翻译到词汇的联想意义冲突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翻译中的“部分功能对等”与“功能相似”
俞敏洪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钱永键希望更多中国年轻人投身基础理论研
最近更新
雅思高分法则:逐项分析、择机突破
如何让雅思写作和口语表达更流利
雅思口语与作文备考误区
社科院预计年底150万大学生难找工作
保障性住房正被地方篡改和歪曲
伊索寓言简介及故事精选 
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网络评选
中国人的五大理财误区
杨澜亿万财富背后的故事(图)
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一览表(2008)
2009我省高中课改后的高考高招方案
福建08年7月起自考合格证书可网络打印
科学高效的英语高考复习教学策略
2009年全国英语高考教学研讨会综述
2008各国留学新政策:带给你更多选择
内容导航 | 邮箱系统 | 我要留言 | 广告合作 | 与我联系 | 站长信息 | 常见问题 | 关于本站 | 本站旧版
Copyright © 2002 - 2009 hr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